第3节

    第 3 章
    又寒暄了几句,潘宾就起身告辞,临走前,唐泛对郑英道:“侯爷,此事非同寻常,为了方便查验,我们希望能将令公子的尸身带走。”
    郑英眉头紧锁,显然不大乐意:“难道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唐泛:“要查明令公子死因,还得从此处着手。”
    郑英:“我儿乃武安侯长子,怎能等同一般民夫,他的尸身,侯府自会保存,停棺七日即行下葬。”
    言下之意,如果你不能在七天内查明真相,我儿子也等不了那么久,肯定是要下葬的。
    还没等唐泛答话,潘宾就道:“自然自然,死者为大,还是入土为安的好,侯爷节哀顺变,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唐泛:“侯爷,那名叫阿林的婢女,按照规矩,顺天府也是要带走的。”
    郑英这回没说什么,直接挥挥手,让人将那婢女带过来,交给顺天府的衙役。
    一离开武安侯府,潘宾就板起脸数落唐泛:“润青啊,今日之事你实在是太冲动了!”
    唐泛一脸无辜:“大人,这话从何说起?”
    潘宾:“你方才就不该对武安侯说后面那些话,郑诚的死到底是不是另有其因,说到底也不过是你的揣测,万一到时候查出点什么来呢?你道武安侯送我们出来时为何态度大变,他无非是怕凶手与内宅有涉,到时候死了一个儿子不算,说不定还得搭上一个。”
    唐泛叹了口气:“大人,若是我们坐视不管,只怕就要酿成一桩冤案了。”
    潘宾很是不悦,心想我怎么点拨到这份上你还不开窍?郑英自己死了儿子,连他都希望大事化小了,我们还瞎忙活什么?再说了,皇帝肯定会念在勋臣的情面上照顾郑英的感受,到时候顺天府这边要是真查出点什么来,反倒得罪了人。
    唐泛也有点无奈,顺天府尹再怎么说也是正三品堂官了,潘宾却如此怕事,连调查一桩凶案都瞻前顾后,也难怪这位大人干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法再往上升。
    二人在武安侯府里耽搁了大半个晚上,出来的时候,外头刚刚敲了晨鼓,早起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空气中还弥漫着霜露未退的清冷,唐泛见路边已经有人摆起早点摊子,便对潘宾笑道:“师兄,忙活一夜也该饿了,我请你吃早点如何?”
    潘宾听他换了这个称呼,原本不霁的颜色却稍稍和缓,也觉得有些饥肠辘辘了。
    两人都是一身常服,倒也并不扎眼。
    摊子老板见他们找了位置坐下,也不过来,就站在那里喊:“二位客倌,吃点什么?”
    唐泛:“两碗肉臊面!”
    老板高声回了一句:“好嘞!”
    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肉臊面就摆在两人面前。
    香气扑鼻的热汤面上撒着青翠欲滴的葱末,确实令人食欲大增。
    潘宾和唐泛也是真饿了,不声不响拿起筷子低头就吃。
    唐泛的吃相很斯文,速度却丝毫不比潘宾慢,甚至还要更快一些。
    等潘大人堪堪将汤面喝完,唐泛已经放下筷子了。
    在潘宾想开口教训他之前,唐泛已经道:“师兄,其实这件事,即使武安侯想压,也未必能压得下来。”
    潘宾:“何出此言?”
    唐泛:“师兄可还记得,去岁发生了什么大事?”
    潘宾想了想,脸色一变:“你是说……?”
    他拿起一根筷子沾了面汤在桌上写了一个“西”字。
    唐泛点点头。
    这“西”字,指的既非东西南北的西,也非西天极乐世界的西。
    而是西厂的西。
    大明朝传到当今这位成化帝时,已经是第八位皇帝了。
    成化帝他爹,也就是先帝英宗皇帝在位时,闹出了一桩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土木堡之变。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叫王振的太监不作死就不会死,怂恿英宗皇帝亲征瓦剌,英宗皇帝还真听从了,带了一班文武大臣去亲征,结果死太监被杀,皇帝被俘,一干文武大臣通通死了个精光,当时瓦剌眼看就要打进北京城,还是于谦临危站了出来,这才保住了这座国都,也免了太祖和成祖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骂不肖子孙。
    成化帝他爹被俘期间,因为成化帝当时还小,国又不可一日无主,为免遭受瓦剌威胁勒索,于谦一干文臣就立了英宗的弟弟,也就是成化帝他叔当了皇帝。
    结果缺德的瓦剌竟然把英宗皇帝放回来了,一山不容二虎,成化帝他叔怎么可能再给哥哥让位,就把英宗皇帝给软禁了起来。
    几年后的某个夜晚,英宗皇帝在几个大臣的拥护下宫变登基,风水轮流转,这回轮到成化帝他叔当阶下囚了。
    没过几年,英宗皇帝驾崩,兜兜转转,皇位最终还是落到了儿子成化帝身上。
    差点就跟皇位错身而过的成化帝刚刚登基之时,吏治也尚且称得上清明,只是好景不长,他本来就不是勤政之人,一个懒人一旦习惯了犯懒,就很难再勤快起来。
    虽说朝中内外都说如今万贵妃才是祸水之源,可唐泛不这么看,一个女人再能祸害,能耐也有限,若是没有皇帝言听计从,再来十数个奸妃又有何用,再说万贵妃嚣张跋扈也只是在后宫,对前朝影响并不很大。说到底,还是成化帝自己不想干活,喜好方术的他将朝中之事尽数推给朝臣,又对宦官宠信有加,方才使得朝廷内外日复一日混乱下去。
    相对朝臣而言,宦官才是最亲近皇帝的人,朝臣为了行事方便,再加上种种利益之故,自然跟宦官就走得近,如此一来,朝中便流传起“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笑话,意思是说这些阁老堂官们掌握着国家大权,却成天看皇帝身边的宦官行事,唯唯诺诺,正事不干。
    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奢望国政能够清明到哪里去,有识之士长吁短叹,无不说皇帝周围小人环绕,内有宦官为祸,外有庸臣挡路,太祖和成祖时的鼎盛国力就不要想了,能不能恢复到仁宗宣宗时的清明也难说得很。
    就在去年二月,太监汪直受命成立西厂。为了立威,甫一成立他就抓了不少人,这其中不仅有“妄议朝政”的平头百姓,还有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像太医院院判蒋宗武就不必说了,连六部郎中,地方布政使都没有幸免,汪直通通不经奏请便直接逮捕,因宫中有人帮他说话,加上他颇能曲意逢迎,成化帝竟也毫不追究,多少人弹劾无望,反被汪直报复。
    一时间,西厂权势气焰之盛,直逼东厂与锦衣卫,朝野内外,无不人人自危。以至于潘宾甚至都不敢直接喊出那个名字,只敢以字代言,写个“西”字出来。
    见唐泛点头,他就问:“那地方与武安侯府案又有何关联?你莫要胡乱牵扯!”
    唐泛:“师兄可还记得两年前的‘妖狐夜出’案?”
    潘宾脸色又是一变。
    唐泛一笑:“师兄无须紧张,大隐隐于市,在这里说,反倒无人注意。”
    两年前,京城不知怎的忽然流传起一只金睛长尾妖兽到处为祸的故事,传说只要被人撞见,那个撞见妖兽的人就会昏迷,后来据说还有人因此昏迷致死,被妖兽扒了皮穿在身上,幻化成那人的模样,以讹传讹,人心惶惶,这时又出了一名叫李子龙的道士,以妖术结交宫中内官,为的是伺机弑君,有人就将那只妖兽和李子龙联系起来,还说李道士其实是当年被太祖皇帝杀掉的一只成精的妖狐,现在太祖皇帝不在了,就来找他的子孙复仇。
    虽然后来李子龙被砍了头,流言也逐渐平息,但成化帝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被吓到了,甚至认为东厂和锦衣卫都不可靠,需要成立一个新的特务机构来专门为自己服务,西厂也就应运而生。
    唐泛:“妖狐案之后,西厂成立,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抓捕一批人,除了想要在陛下面前露脸,表示西厂能干的事情确实比东厂和锦衣卫多之外,还是想要立威,令百官见了他都害怕,如今出了郑诚这件事,纵然武安侯本人喜欢大事化小,但汪直必然会借题发挥,向陛下要求彻查到底,说不定还会插手其中,这样方可彰显西厂之威。”
    潘宾摇摇头:“不可能,西厂眼下虽然如日中天,可汪直平白无故地,干嘛要去得罪武安侯府呢?”
    唐泛:“为了在王亲贵胄中树立威望,为了让天下人知道,他不仅敢于抓捕百官,连那些勋臣世家也不吝得罪,这样天下人人惧之,他以后想要做什么事,就更加方便了。”
    潘宾:“那就等西厂插手再说吧,到时候若是西厂愿意,顺天府正可顺水推舟,将这等麻烦事推给他们去做。”
    唐泛摇摇头,有点无奈,他们老师曾经跟他点评过这位师兄,说潘子斌“成事不足,谋事平平,遇事未战先退”,如今想起来,果然是贴切之极。
    那头潘宾生怕唐泛自作主张闹出什么事来,还反过来叮嘱他:“这件事武安侯那边肯定会上奏,等陛下有什么旨意下来再说,你可千万不要跑到武安侯府去要什么郑诚的尸身了!”
    唐泛失笑:“师兄,你看我像是这么冲动的人么?”
    潘宾没好气:“我看就像,老师还说你‘恂恂儒雅,有古君子之风’,就冲你方才在武安侯府语出惊人的那番话,倒更像是莽撞多些!”
    何以正三品的顺天府尹会与从六品的小官互称师兄弟?
    说来也寻常,因为他俩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丘濬。
    丘濬这人堪称全才,不仅当官当得好,在史学,理学,经济,甚至是医学上都有所涉猎,见识既广,著作颇丰,是当下公认的大家,颇受读书人的敬重,时人若能拜他为师,那真是三生幸事。
    潘宾是丘濬早年收的弟子,说来也好笑,弟子官运亨通,如今已是正三品顺天府尹,而老师却还是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不过师生名分摆在那里,就是官位比老师高,潘宾在老师面前,照样也要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三年前,也就是成化十一年的时候,丘濬受命主持乙未科的会试,唐泛也参加了那一科的考试,先是在会试里得了第五,随后在殿试里又以二甲第一的名次高中。
    科举虽然三年一次,可天下间不知道多少英才前仆后继,在这上面蹉跎了光阴,以唐泛年方弱冠的年纪,二甲第一已经足以令天下读书人欣羡。
    但据说成化皇帝原本还要钦点唐泛为状元,只因首辅万安说唐泛过于年轻,名次还是往后挪一挪为好,免得年轻人得意忘形被捧杀,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皇帝觉得有道理,这才改了名次,将唐泛挪到二甲第一,还惋惜地开玩笑道:“唐润青文采学识皆是上上之选,难得又年少俊雅,若他当了状元,只怕从今往后的状元,往他旁边一站,都要掩面自惭了!”
    是以三年前,唐泛最后虽未得状元之实,却因皇帝这一句话,而名传天下。
    作者有话要说:  1、妖狐案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汪直就是凭借着妖狐案上位的,不过具体内容是俺杜撰的。
    2、丘濬也确有其人。
    今天前30个留言依旧有红包,最后一晚的活动啦~
    还有评论送书活动,明晚8点前截止,想参加的盆友抓紧哦~
    题外话:
    看到有盆友希望我唠叨唠叨一些历史小趣事,所以就随便来聊两句。
    关于汪直这个人,俺看到大家因为龙门飞甲对他印象很好,把他代入厂花了,而且龙门出来之后,还有很多人为他写了翻案洗白的文。
    我个人的观点是,汪直跟其它宦官没什么区别,同样揽权,同样受贿,同样杀人。
    不过他的出现就像流星一闪,而且他做人还算有底线,所以没像刘瑾王振魏忠贤一样造成太大的祸害,但要说多么惊才绝艳,我认为也没有。
    老汪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这个人上位的时候非常年轻,大概就十几二十岁,总共大权在就6、7年,年纪轻轻就被贬冷宫了【喂】,在他失宠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宦官的政治生命真是短啊,不过有人就愿意为了刹那的灿烂付出沉痛的代价,相比起来像老汪这样还能去南京养老,而不是被砍掉,算是很好的了。也正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掌大权,所以成为不少文和电视剧电影的yy原型。
    第二,一般宦官都挺斤斤计较,心理变态,不过汪直还是有些肚量的,一些事情百度也能搜索到,就不多说了,具体表现在说过他坏话的一些人,如果这人本身品行正直,是出于公心而骂汪直的话,一般不会被他报复。这点非常难得,即使不是太监都很难做到,这世上记仇的人很多,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挺难。
    第三,他跟电影里说的一样,很可能是通过伺候万贵妃而上位的,这点明史写得很明白,“初给事万贵妃于昭德宫,迁御马监太监”,这说明他上位的过程中,万贵妃肯定没少给他说好话,不然就算他再能干,皇帝身边多的是能干的人,汪直未必能出头,但最后他失宠的时候,万贵妃还没死,为啥子不帮他说话了呢,我个人猜测汪直在从后宫走到前朝之后,以他狂放的性格,肯定觉得自己能行,跟万贵妃的感情联络少了,不那么看重巴结她,关系逐渐疏远,万贵妃自然也就不会再帮他说话。
    第 4 章
    丘濬身为会试主考之一,自然就成了那一科考生的恩师。
    众位学子之中,又以唐泛最得他的青眼,丘濬认为他若是在学问上勤加精进,将来的成就绝不逊于自己,便将唐泛收为入室弟子,这当时在士林中也是佳话一段。
    唐泛中榜之后,在翰林院待了三年,便被吏部分到顺天府来,其中少不了他这位潘师兄出力,否则若是朝中无人,继续在翰林院坐冷板凳,又或者被分配到边远小县去当个县官也是常有的事,虽说主政一方,听上去比推官威风,但天高皇帝远,谁知道要哪年哪月才能被皇帝想起来,三年一过,又有新的进士担任,谁还会记得一个茫茫人海里的名字?
    有了这一层关系,唐泛跟潘宾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近。
    唐泛也知道,他这位师兄其实并不是什么奸臣,只不过才能平庸了一些,又怕事了一些,所以他亦是尽心尽力为潘宾打算,听了潘宾的抱怨,也不恼,反倒微微一笑:“我与师兄打一赌如何?”
    潘宾有点不悦,心想虽然私底下喊师兄无妨,可我还是你的上官呢,怎可这般尊卑部分,不过碍于老师丘濬的面子,他也不好计较太多,轻咳一声道:“可有彩头?”
    唐泛指了指眼前的空碗:“若我赢了,师兄就还请我吃一碗肉臊汤面罢。”
    潘宾笑言:“也罢,看来你又要请我吃上一回了。”
    虽然因为恩师的缘故,潘宾对这位小师弟多有照拂,但他心里委实没将把唐泛的话当回事。在他看来,唐泛初入官场,年纪又轻,哪里懂得这其中什么利害关系,只要不给他惹祸已经不错了。
    至于自己老师对唐泛的赞语,潘宾更加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老师在学问方面是大家,但在做官上着实不怎么样,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过去,官位竟然比当学生的还要低。
    武安侯府长子猝死的事情很快上报,顺天府这边,潘宾没有采纳唐泛的意见继续追查下去,而是私底下与武安侯沟通一番之后,直接在结果上将郑诚认定为“脱阳急症骤发而死”,这样一来,当时在场的婢女阿林就难辞其咎了。


新书推荐: 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 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 骨科分手后 死后绑定海王系统(古言np) 自愿赠予 驯养 公主病攻怎么也有老婆 那个心机男在钓我:公路文 直男生涯惨遭滑铁卢 畸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