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

    二楼某房内,此处被某人称为暗阁,因从此处可以看到楼下的情景,而且从这里还能听到几个重要的厢房的谈话,这处设计从某人将这楼买下来起就开始改造了,耗时哪里只是外人说的半个月……
    “罢了,九爷是不会出来了的,看来,还是得我出去主持大局。”紫黑色衣袍的少年一拂额头,无奈笑叹道。
    “少爷,您真的想好了成为这‘隐月楼’的‘幕前主儿’?”清秀的少年低声询问道,小脸儿颇有些愁苦,怎么……总是感觉自家少爷上了贼船似的……
    “九爷不来,我能有什么办法?”郑子衿顿了顿,“再说,他们都以为是子衿公子长驻隐月楼,便是慕了我的名过来的,他们认为我是这里的主,还是长驻这里,都罢了,随我出去吧。”
    反正,他堂堂子衿公子就是成了那女人的管家爷了,幕前主就幕前主吧……
    在楼阁里肆意张望的人,都瞧到了那一盏盏美的惨绝人寰的手工灯笼,每一间厢房里头都有同样美丽的灯笼,而他们却不知这灯笼里头都有玄机,闻名天下的子衿公子可不单只是一个成日里做做灯笼雕木头的灯笼匠人,他精通机关之术,更是对经商有极高的天赋……
    “子衿公子!”
    郑子衿将将出来就影起了不小的轰动。
    子衿公子行踪向来诡异,而且从来都是只闻其“灯”不见其人,如今能见到也算是不枉这些朝中官员们跑上一趟了,看来他们收到的信息无误。
    其实那信息不过是数日前郑子衿命人放出去的,没办法某人说了,要赚钱最重要的是“炒作”。
    “原来此‘隐月阁’的阁主真的是子衿公子啊!”有人上前说道,朝郑子衿拱手一揖。
    “就是不知子衿公子为何以‘隐月’命名?”这时候一翰林院的官员问道。
    闻此,郑子衿挑眉。
    这个取阁名的时候他不是没有问过某人的,用九酒坊毕竟是太俗气了,衬不起这京城的声色犬马,天子脚下谁不附庸风雅。
    对此,某人皱眉,九酒坊怎么就俗气了?
    末了,两人唇枪舌剑大战三百句后,某人妥协下来,决定改名。
    “醉月楼?”某人望着郑子衿道。
    “城西有个‘醉仙楼’,这个‘醉’字还是别用了!”他立马反驳道。
    “风月楼?”某人再道。
    他点点头,又摇摇头:“风花雪月命名之物太多,‘风月’二字又太过于‘花哨’……太‘艳’的东西反而不起眼……”
    他顿了一下,又狐疑道:“缘何总离不开一个‘月’字?”
    某人脸一沉,再道:“‘隐月楼’不满意就叫‘九酒坊’了!”
    说着某人便要扬长而去,为一个名字纠结,到底是富家贵公子爱干的事儿。
    说着紫黑衣袍的少年却上前一把拦下某人,唇角高扬,面若春花。
    “‘隐月’二字用的有些水准,在这东城之地也别有一番风味,只是这‘楼’字……”他顿下。
    某人凝着少年,眉目更加深沉,眸光熠熠,目不转睛。
    “华胥为天下名楼,以‘楼’命名,便不用‘楼’了以‘阁’命名。”
    某人凝着他许久,蓦地大呵了一句:“好你个郑子衿,想不到,你如此野心勃勃!竟是想着成华胥楼主一般的人物!”
    说着某人大笑着离开了。
    郑子衿勾唇,收回思绪,笑着朝那些人道:“名字不是郑某取的,而是另一人所取。”
    “那是何人所取?”他话音刚落,有人立马上前来问。
    郑子衿手握纸扇,但笑不语。
    如此一来众人自然是懂了意思,便不再多问自讨没趣了。
    于是有人岔开话题:“如今这隐月楼以经营酒为主吗?”
    “是的。”郑子衿笑道,谦和之中别样风骨,“酒是本楼主营,当然,也设厢房,还有美人歌舞。”
    “哈哈……”说着大家都笑开了,男人们不都是爱美酒佳人的。
    “如今子衿公子的宫灯都没有再卖了,那不是只能来隐月楼才能见到子衿公子的灯笼了?”又有一人上前来问道。
    这一问,阁楼里的人安静了许多,某人说的没错,如今大部分还是慕郑子衿之名而来。
    郑子衿无奈之下颔首道:“以后每年元宵我都会做几盏灯的。”
    如此一说,众人又兴奋了起来,谁不知子衿公子的宫灯样式是最受喜爱的,每一处雕刻都是尽心尽力,往年因为子衿公子赠与谢相的一盏宫灯,谢相题诗一首后,无数文人学子亦争相题诗,如此一来,年仅十二岁的子衿公子,闻名天下。
    “对了,子衿公子,将才我听阁里的管事说‘杏林阁’的‘寒山碧’还有‘黄藤酒’以后都归隐月楼卖了?有这会事吗?”
    郑子衿望向那人道:“是的,那酒只是当初放在杏林阁出售而已。”
    末了,他没有再解释,走到一处道:“这是隐月楼一年才出三坛的酒:‘醉花阴’。”
    这名字一说出来,众人不禁一愣,几个月前的故事他们自是有些耳闻的,但是长安与江南不同,知晓的只是一部分人。
    “然后,这是我们‘隐月楼’的新酒:秋词。”郑子衿修长白皙的手握住那白瓷瓶,如今隐月楼的酒瓷瓶全是经过设计的。
    众人都望向郑子衿手中的酒瓷瓶,瓷肚上绘着一池平静碧波之上,一饮着独坐亭台,细细享用,亭台处有落叶落下,瓷瓶右上侧写着:秋词二字,落隐月阁的朱印。
    “秋日饮酒,酒中有词,词中有酒。”
    只看了酒瓶就立马有人说道,于是旁人附和,一堂的人都期待着闻到那酒的香味。
    这时候走上一褐色短袍青花蓝的少年。
    那少年将酒瓶处的封泥抠掉,取出木塞,一阵酒香四溢开来。
    “本楼今日前一百桌,每桌‘秋词’酒送饮二两,附赠设定的小菜两盘各二两!”紫砂笑着朝众人说道。
    于是一些人听了赶紧去占位子。
    “子衿公子,那我们也去尝尝这‘秋词’酒了,告辞了。”于是有许多官人来向郑子衿告罪。
    郑子衿谦和回礼,又望着一旁的紫砂道:“九爷说连着小菜也送?”
    紫砂凑上前来道:“子衿主子,九爷要我同您说二两花生米,二两白菜炒肉沫星子吃不穷你的……。”
    紫砂瞧着郑子衿越来越黑的脸赶紧闪人了。
    可是一百桌啊,九爷他有没有算过,两百两的花生米,两百两的酒……
    郑子衿瞧了眼已四处忙活的阁内小厮们,回了暗阁。
    在暗阁里坐了一会儿,郑子衿瞧见许多白吃的客人,都跑去前头柜台问紫砂买酒去了,有的一买就是好几斤,有的要送礼所以问要了白瓷酒瓶子,紫砂边记账收银,边装酒封泥。
    郑子衿不料这短短一日比他在九酒坊的时候见到的生意还要好,长安人确实比轩城人有些银子,也舍得花钱,某人早些时日就说了,不光要做达官的生意,也要做平民的生意……
    想着,郑子衿有些纳闷了,那人去哪里了?怎么到这会儿还没有现身?
    也没瞧见她去见靳哥哥啊?
    ——
    午后的阳光依旧有些刺眼,一身靛青色长袍深灰色褙子,带着斗笠的人牵着红鬃马走在东城通往牡丹台的路上。
    不见牡丹,只见一路的菊影斑驳,还有贵族子女们的游玩嬉戏声。
    顾九带着斗笠,一头的青丝披散下来,看不清她的脸,她牵着马,行地极其的慢,本因着几年前慕华胥提及这里,便想来这里走上一遭。
    这是慕七口中他与璃王卿泓初遇的地方,这里是长安称得上风景之处,人间花海,百尺高台。
    她可以想象……
    一个是人间的极媚极艳;一个是凡尘俗世一抹清雅,极清极浅……
    在不经意间的一个抬首,两目相视……
    绝世浮华,人烟阜盛之地,他是他心中的一缕轻烟;世态苍凉,人情冷暖之中,他是他生命里的一抹暖阳。
    慕七,真的不回来了吗?
    似乎是一瞬之间,顾九的目对上了百尺高台那一双暖意与决绝交错的凤眸,刹时的交锋,她仓皇低头,转身,牵着红鬃马大步离去——
    “哎呀,你长没长眼!”
    一声娇声娇气带着恼怒的声喉响起,惹得一旁的行人驻足。
    “对不起。”顾九骇了一下,赶紧道歉后离去。
    “道歉就能了事了?”那娇滴滴的贵小姐说道,她身后的一个丫鬟和两个小厮也走上来。
    顾九眉头一皱,这女子出门能带这么多人,定是来头不小,忙道:“小姐想怎样?”
    “你撞疼我家小姐了!”那丫鬟上前来趾高气扬的说道。
    顾九眉头一皱,忙从一旁的马鞍上摸出一盒膏子来,道:“这是金玉膏,能治诸症,若是小姐不嫌弃那便收下吧。”
    那丫鬟见顾九如此忙道:“这种东西也要我家小姐收吗?”
    “难不成你要我将你家小姐娶回去?”顾九挑眉低声道。
    她话音一落,四周的人都笑开了。
    那丫鬟是又羞又气,涨红着脸瞧着脸色同样阴沉可怕的自家小姐。
    “谁,谁要你这下作货色娶!”那丫鬟扶着自家小姐走时说道。
    一时人们看了些笑话又自觉无趣离开了。
    那难听刺耳的话,顾九不是不反感的,可是这里她不能久留,因为,她没有想到……
    百尺高台上,璃王卿泓将才一瞬的注视并未感受到什么,只是觉得千分之一的熟悉,况且那一眼太快,三年又太久,他着实是认不出的……
    牡丹台太高,大街太吵杂,卿泓只是坐了一会儿,便同青衣说:“回去。”
    青衣暗自道:闲暇时候,牡丹台已成了主子必来之处,他是否又在等着,那个一身绯衣的男子。
    而那个人,去了何处?
    年四月的牡丹台,主子整整呆了七日,甚至有几日是敲了三更钟后才走,次日又是天一亮便来了。
    如此的等待,已成为了习惯,已融入了生命之中吗?
    青衣深叹一口气,这样的等待终究是无果的,为何他都明白的道理,主子何等聪慧的人不明白?
    ——
    “小姐,您别生生气……不过是个混账下作货,别放在心上,这世上能娶您的只有子衿公子。”那小丫鬟跟在那十四岁的少女身后,亦步亦趋,支支吾吾地安慰道。
    那粉衣小姐,脸色难看之极,气呼呼地上了轿子。
    “起轿,回府!”轿内传来女子的声音。
    “小姐……”轿外那丫鬟唤了一声。


新书推荐: 狗洞谋士 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冬日宜喜欢 夫人被迫觅王侯 至尊修罗 聊斋之问道长生 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 长生之路 正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