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杀了重奕要付出绝大部分的人手,他们怎么在燕国反应过来,调集周边兵马回防洛阳的时候,逃回陈国?
南阳郡王抓着太后几乎要抠到他手臂中的手甩掉,再次大吼,“杀了赵国太子重奕,赏金十万两,封万户侯!”
南阳郡王的话音还没彻底落下,忽然感觉到有冷白的光芒从眼前划过,继而头疼欲裂,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彻底闭上眼睛之前,南阳郡王看到大殿门口又涌入许多人。
这些人都穿着燕军的衣服,却不是京郊大营或者庆山行宫的守卫,他们的袖口上都绣着‘邨’字。
是邨县的驻军。
可是邨县距离庆山行宫至少要快马加鞭疾驰大半天,再加上调兵的过程,怎么也要整天的时间才能赶到庆山行宫。
邨县驻军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因为注意力在太后身上,宋佩瑜正巧将南阳郡王死亡的全过程看在眼中。
南阳郡王大声嘶吼后,重奕顺手掷过去柄长剑,不偏不倚的穿透南阳郡王的脑门。
看到从大殿门口处冲进来的邨县驻军,宋佩瑜就知道是燕国那几个老狐狸的手笔。
他双手放在嘴边呈喇叭状,大喊,“南阳郡王死了!兄弟们快撤!”
陈军的动作顿时没有刚才顺畅,纷纷回头去找南阳郡王的位置,连带着始终被人山人海淹没的重奕,身侧立刻空出大片的地方。
宋佩瑜跑过去抓住重奕的手,“我们走!”
重奕黑色的衣袍上已经满是粘腻,立刻在宋佩瑜整洁的红衣上蹭出来块暗红。
他垂目看了眼那块暗红,干脆将外袍丢在地上,只穿着干爽的中衣反握住宋佩瑜手,大步往外走。
赵国使臣与梁王、襄王等人立刻跟上,连带着瑞祥公公也早就被向云从燕臣中救出来换了身衣服,低头含胸的混在赵国使臣队伍中往外冲。
红琴拖拽着在南阳郡王喊完那句话后就气昏过去,正翻着白眼抽搐的太后跑到靠近门口的位置。
赵国使臣队伍经过她们的时候,分别将太后和红琴也带上。
一行人追随重奕,从格外偏僻的小路回到赵国使臣在庆山行宫落脚的地方,无论是赵国的人还是西梁和楚国的人都已经整装待发。
只待从大殿回来的人上马,立刻冲出庆山行宫,直奔赵燕边境的漠县。
赶路的过程中,银宝告诉宋佩瑜,太后已经气若游丝。
问宋佩瑜需不需要用药吊住太后的命。
宋佩瑜毫不犹豫的拒绝。
他们要立刻回到赵燕边境,不可能为太后耽误时间。
能吊命的药更是可遇不可求,怎么可能在太后身上浪费?
太后能活着到赵国,就压着她去宋良辞的牌位前,宽慰宋良辞的在天之灵,以解宋瑾瑜的心结。
太后就这么被气死,也能算得上是冥冥之中不错的安排。
日夜兼程赶回赵国的第二天,太后无声咽气。
宋佩瑜听闻这个消息后沉默半晌,命人将太后的尸体丢到官路附近的树林中。
红琴念在主仆一场,特意将太后身上的配饰都摘下来带走,免得有人见钱眼开,冒犯太后的尸身。
第115章
宋佩瑜与重奕等人离开洛阳后就没再进城,连吃食都是在路过的林子里现抓。
从仟县到洛阳,赵国使臣用了半个月。
从洛阳到仟县,一行人只用了六天。
这还是因为每人只有一匹马,不仅人要休息,马比人更需要休息。
如果能每人三骑,日夜不休,从洛阳到仟县的时间甚至能缩短到两天,
彻底离开仟县范围到达三不管地带前,宋佩瑜远远的就能看到仟县驻军等在赵国使臣队伍的必经之路上。
神骏非凡的黑色高马疾驰到仟县驻军面前才猛地扬起上半身,飞溅的尘土和一往无前的气势直冲仟县驻军身下的军马,逼得它们连连后退。
仟县驻军严阵以待的气势,随着躁动不安的军马七零八落。
相比赵国使臣上一次路过仟县时,直到赵国使臣到达仟县城墙下,才慢吞吞走出城池的陈言舟。
正挡在赵国使臣前面的驻军首领,面对重奕时的态度要谦卑得多。
仟县驻军首领陶云如的马也被墨将激得下意识的后退,继而恼羞成怒,张嘴就要去咬墨将。
陶将军连忙安抚好爱驹,立刻翻身下马,对重奕单膝跪下。
他是在两天前,突然接到来自洛阳的八百里加急,密信上盖着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的官印,却没有玉玺印记。
命他在此处拦截赵国使臣,至少要将赵国太子和宋佩瑜其中之一暂时留在燕国,还不能因此惹怒赵国使臣。
陶将军放下信后,立刻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距离陛下寿辰刚过去六天,算算日子,岂不是陛下寿辰当天,赵国使臣就从庆山行宫出发,还要日夜兼程风餐露宿才行。
赵国使臣怎么会这么早离开洛阳?
难道赵国使臣又与洛阳的人产生矛盾,在陛下寿辰之前就从洛阳跑了出来?
尽管满头雾水,陶将军仍旧按照八百里加急上的命令立刻点兵,前来拦截赵国使臣。
早就见识过赵国太子的排场,陶将军的准备异常充分,他直接带了五千驻军来堵路。
洛阳可真会给他出难题。
在不能惹怒赵国使臣的情况下留住赵国使臣,至少留下主使赵国太子,或者副使宋佩瑜。
既然不能动手,那就只能先声夺人,在气势上震慑赵国使臣。
可惜这个计划好像还没开始施行,就发生了意外。
陶将军单膝跪地,昂着头看向重奕。
他不知道洛阳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会自作聪明的去揣测。
陶将军完全按照那封八百里加急上的内容,劝阻赵国使臣,“司徒大人让某提醒殿下和宋大人,你们答应燕国的事还没做到。”
宋佩瑜不敢在前方有人拦截的情况下,还让赤风像墨将似的狂冲,甚至还离得老远,就开始控制赤风逐渐减速。
所以宋佩瑜比紧跟着重奕的平彰还要晚些来到仟县驻军面前,却刚好将陶将军的话停在耳中。
难为这些老大人们还记得,重奕曾经承诺要在燕国和兖州、青州交界处建新奇货城的事。
宋佩瑜主动下马扶起陶将军,三言两语间便套出陶将军的意图和陶将军所知道的信息。
陶将军对咸阳的变故一无所知。
他还以为洛阳皇位上的人是孝帝。
宋佩瑜嘴角的笑容越发让人如沐春风。
他不仅没纠正陶将军话中的错处,还特意顺着陶将军的话往下说,让陶将军以为自己猜测的没错,‘赵国使臣又与孝帝赌气,才会突然出现在仟县’。
被宋佩瑜瞪了数次,重奕才不情不愿的收回放在宋佩瑜脸上的目光,顺势在陶将军的劝阻下回心转意,勉为其难的答应陶将军,不立刻离开燕国,暂时在仟县停留。
与赵国使臣同行的梁王和襄王却在犹豫后提出不同的想法,他们委婉的表示不想继续留在燕国,想要尽快回国。
陶将军见重奕并不反对梁王和襄王先离开燕国,立刻做出抉择。
他转身对梁王和襄王抱拳,“某这就派人护送两位王爷出城。”
八百里加急的书信上,只要求他留下赵国太子或者宋大人,并没有提起梁王和襄王。
目送西梁使臣和楚国使臣在梁王和襄王的带领下离开。
已经决定暂时留在仟县的重奕,在陶将军的极力邀请下,暂时住进位于仟县正中央的将军府。
风平浪静的过了两天,仟县才收到孝帝驾崩和多位亲王薨逝的文书。
孝帝五皇子继承皇位,年号明正。
陶将军亲自拿着从洛阳送来的旨意给重奕与宋佩瑜过目。
听陶将军说‘孝帝在刺杀中驾崩,诸多亲王为了保护孝帝薨逝’,平彰脸上不由露出诡异之色,连忙低下头,死死的盯着脚尖。
好在陶将军的目光并没有放在平彰身上,也没注意到平彰的异常。
他将手中的诏书递向重奕,“先帝五皇子已于五天前继承皇位,年号‘明正’,希望您能去洛阳观新帝的登基大典。”
“哈”原本不打算理会陶将军的重奕改了主意。
他接过陶将军手中的圣旨,慢条斯理的展开,目光落在他刚才听见的那两个字上,“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陶将军脸上的笑容凝滞,眼带狐疑的觑向重奕的脸。
在他心中,‘明正’二字也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意思。
但这句话从赵国太子口中说出来,却让陶将军觉得十分违和。
他有种赵国太子说出这两个词语不是赞美,而是在嘲讽明正帝的错觉。
宋佩瑜慢吞吞的将手上的折扇合拢,笑着与神色凝滞的陶将军道,“请问陶将军,明正帝继位的文书是否已经通传全国?”
陶将军点了点头,将心头奇怪的想法压下去,认真回答宋佩瑜的话,“文书从洛阳发出后一路西行,仟县是最后一个宣读旨意的县城。通知赵国、西梁、楚国,燕国新帝即将登基的文书也已经通过仟县发往各国,想来不出十日,贵国永和帝就会知晓此事。”
宋佩瑜笑而不语。
十日?
有慕容靖养的海东青在,最多三日。
经过宋佩瑜的打岔后,陶将军又想起他一开始的任务,劝重奕回洛阳参加明正帝的登基大典。
作为一名武官,陶将军的口才比许多文官还要好。甚至能在劝说重奕返回洛阳的同时,试探重奕是否知晓孝帝驾崩和多位亲王薨逝的内情。
可惜他遇到的人是重奕。
重奕能听他说话,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怎么可能特意去回答他的问题。
最后还是宋佩瑜满脸难色的拉住陶将军,明示陶将军别打听不该知道的事,免得惹祸上身。
因为宋佩瑜的提醒,即使重奕答应陶将军会返回洛阳参加明正帝的登基大典,陶将军仍旧没能展颜,心事重重的离开赵国使臣暂住的地方,险些撞在迎面而来的人身上都没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