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也不是来见兰老太爷的。
“我们来此也只是想为小公子尽些绵薄之力。不满您说,星禅师父本不欲沾染凡尘之事,我便于他说,兰家在庶江一带素有美名,兰老太爷乐善好施,是有大造化之人,况且既已来了雁城,就是缘分,不妨看上一看。若真是妖邪作祟,救了兰家,也是救了雁城百姓不是?”
宝仪言辞不做作,坦率诚恳,很快便赢得了管事的好感:“大师是自方寸山来,这位公子不知……”
“鄙姓霍,京城人,今年落榜,便绝了读书的心思,来雁城做些小买卖,在下幼时与星禅师父在俗家比邻,此番巧遇。因在下也粗通医术,所以跟着过来看看。”
“原来如此。”
听宝仪如此说,管家对这二人来历也算有了了解。看样子是这霍公子想在雁城落脚,特意请了慈安寺的大师来兰家卖个好。这倒也是个聪明人,毕竟兰家在雁城是连当地官员都要退让三分的,和兰家搞好关系,这日后的财路也就不愁了。
兰家家大业大,不怕人惦记,就怕不知根底,对方将来意表达的清清楚楚,反而叫人踏实。而且这二人连老爷也不急着见,可见是胸有成竹,反正治好了小公子,兰家必有重谢,害怕见不到兰老爷吗?尤其是这位叫做星禅的和尚,自始至终未发一语,却叫人无法忽视,虽然年轻了些,但这一身出尘气质,说不是高僧都没人信。
管事不由也燃起了些希望。
“既然如此,二位且随我来。”
自从小公子生病以来,这些事他早已轻车熟路。老爷早有交代,若他不在府中时有人来给小公子看病,不必等待,先带去见了人再说。
反正左右没人敢在雁城兰家放肆。
小公子如今就安置在靠近垂花门的一间小院子里,再往里便是内宅,兰府女眷众多,这扇门外男是决计不许入内的,加之怕小公子的病气过给老人,孩子便也安置在了外面——总归住处也是不会差的,毕竟这里可是兰家。
屋门开启的一瞬间,一股热气扑来,宝仪定身看了看屋内,顿时脸色一沉。
这屋内居然大大小小摆了五六个炭盆,这才上秋,哪里就冷成这样。方寸山顶的大慈安寺已是冬日气温,僧人也只是多加了一件单衣。小小的孩子整日捂在这样的房间里,没病也要带出病来。
宝仪不由沉声:“这是做什么?快把这些撤了,你们这样是要坏事的!”
“不能撤,不能撤,”管事道,“公子有所不知,小少爷得了怪病,极度畏寒,撤了火盆便会受惊,药也不吃,彻夜苦恼,我们也没有办法。”
“这样?”宝仪凝眉,“我且看看。”
原著里,兰家这段儿本来就是有的,兰家小儿子也的确是病了,不过这病却不是自己得的,而是被人吓的。所以她才敢自告奋勇地来“治病”,怎么瞧如今这样子,这“病”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宝仪从前的宿体有一位是杏林世家的大小姐,所以望闻问切之术,她虽然称不上精妙,倒是当真懂一点儿。她来到床前,看到五六岁身形的孩子捂着被子,脑门上都是汗珠,身体明显不适,却还是抱紧被子不松手。
丫鬟们半哄半强迫着将人从被子里露出个小脑袋来,宝仪这才得以看清。小孩胖乎乎的,只是脸色潮红,汗水之流,眼皮紧闭着,并不是睡着,倒像被噩梦困扰。
这孩子明显就是醒着,却还装睡,孩子本身都是好动的,能这样窝在屋里,多半是因为恐惧。用被子蒙头,本来就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体现。
这么小的孩子被吓成这样,只怕即便好了,心里也会留有阴影,以后的心智成长都会落下病根。
宝仪给小公子诊脉,她从外面进来体温清凉,故意以掌心在小公子额头上覆了一覆,小公子感受到舒适凉意,下意识地贴了一帖,人也安静许多。宝仪这才认真听脉。
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这小孩子先是受了风寒,接着又被一股热火攻心,天天在这炭盆堆里呆着,不上火也难,如今寒气又散不出去,憋在体内,自然是忽冷忽热的难受。
这算不上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小公子压抑了自己的本能。
人热了,就会想吹风,冷了,就会想烤火,这都是本能,小孩子尤其不会压抑自己,热了就呼呼喝凉水吃冰,冷了就抱着暖炉不放,这都是隐患,所以才要大人照看。可这兰小公子恰恰相反,分明已经热得不行,却不敢离开炭盆,这又是为何?
宝仪一松手,那小胳膊便又缩回被子里,宝仪用袖子擦了擦手上的汗渍,颇为郑重地道:“我们外面说。”
一行人又回到花厅,陈管事见宝仪面色凝重,不由也跟着揪心起来,前几个大夫也是这样,诊了脉,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连药也没开,因为这事,老夫人也病了。大家都知道老夫人那是心病,小公子要是不能好,老夫人估计也不想好了。
“管事,我不妨直说,小公子所得的这个,着实……不是什么大病。”
宝仪一个大喘气,却叫陈管事一怔。
老人家不由失笑:“公子可是在开玩笑?”
“自然不是,”宝仪坦然道,“在下虽然医术不精,但这风寒之症还是看得出来的,只需撤了炭盆,在下开几服药给小公子服下即可。这都不是难事,问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