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军的警卫团只有几挺歪把子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并没有装备重机枪,更没有九二式重机枪。现在村外传来的这九二式重机枪的声音,只能是渗透进来的日伪军携带的重机枪。而且从枪声来判断,这股日伪军的兵力还不少。不算掷弹筒,仅仅配属的九二式重机枪,就至少有三挺。
至于歪把子轻机枪,从村子两边传来的枪声判断,应该是十挺左右。按照日军正常一个小队配备两挺歪把子机枪的编制,也就是说对面如果是日军,那兵力至少是一个加强中队以上。如果来的是伪满军,那兵力应该至少在一个营左右,甚至也许会更多。
如果日伪军扑来的兵力真如自己预测的一样,那么单单依靠挺进军司令部这个只有四个步兵连的简编团,很难与日伪军相抗衡。尤其在司令部内非战斗人员较多,大功率电台等笨重设备比较多,并有相当多的机密文件的情况之下,一旦被日伪军冲进村子里面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杨震命令自己的警卫排长立即去查明情况之后,转过头对着两位老帅道:“老首长,这次来的绝对不是便衣队。从枪声来看,应该是正规的日伪军。这里不能再待了,必须马上隐蔽。这股日伪军既然装备了重机枪,搞不好还有步兵炮或是迫击炮。”
“这里的位置太明显,鬼子如果真的有炮兵这里,那就太危险了。架在房梁上的电台天线,还有通到这里的电话线,就是最明显的指示标志。您二位转移到你南面的山上隐蔽一下,我留在这里指挥清剿这股子日伪军。等将这股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渗透进来的日伪军解决掉,你们在下山。”
“通讯联络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我这次来带来一部通讯车,上面有几部大功率的电台。即便在部队行军的时候,也可以二十四小时收发电报。请两位首长放心,就算转移也不会影响两位老首长对下面部队指挥的。”
对于杨震的关切,司令员却是摇了摇头道:“这里不能撤。眼下东线的战事已经完成部署,各部队均已经运动到位,战斗即将全面打响的关键时刻。我们这里一旦中断与前方的无线电联系,很容易耽误事情的,更容易引起前面部队的混乱。至少在现在,我们还不能离开。”
“你们有通讯车,这一点我知道。但是山上没有公路,你们的通讯车无法上山。我们到山上去,通讯车在山脚下,来回靠人力还是需要耽搁时间的。通讯车没有防护,一旦开出村子,很容易遭遇到袭击。”
“南面的山势险峻,我们到那里据险固守,日军即便来了大部队,也的确无法轻易攻上山。但有的也就有失,山势险峻有利于我们固守。但通讯车,只能放在山下。这么大的一辆车,目标这么明显,很容易成为日军的炮击目标。”
“日军既然从北面发起攻击,那么北面山坡的制高点肯定已经落入日军手中。这里周边的地形,虽然北面的山势比南面的山势平缓的多。但北面的海拔,也要比南面高很多。日伪军抢占北面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南部。你的通讯车那么大的一个目标摆在那里,就成了日军迫击炮的最好目标。”
“而且你也说过,在我大部队已经控制公路的情况之下,能够渗透到这里的日伪军也只能是小股部队,或是日伪军的便衣队,大部队过来的可能性不大。挺进军总部在这里有一个警卫团,你们又有一个加强连,还有一个装甲车排。”
“现在总部周围,这兵力、火力都不算弱。我的警卫团虽说装备差了一些,但是你带来的那个连可是装备精良。装甲车上,还有直瞄火炮。现在我们的实力,可谓是装备精良。我想以总部现在所处的村落,将这股子敌人击退还是问题的。”
说到这里,司令员笑了笑道:“你不要因为我们两个老家伙在这里,就乱了方寸。眼下周边敌情不明,我想我们依托这里,依靠现有的工事,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总部这么多的电台,还有这么多的非战斗人员,转移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以你的能力,眼皮子可没有浅。你呀,这是关心则乱。否则这点地形上的差别,你还看不出来?放心吧,我们这个警卫团虽说装备差了一些,可能训练水平上和你们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战士都是经过多次反扫荡考验的老兵了,忠诚度绝对没有问题。”
“各级干部也都是实战经验丰富,尤其是团长和政委,还有几个连长,都是经过长征考验的干部。无论是临场指挥经验,还是战斗经验,都是极为丰富的。他们现在还没有来汇报,说明形势还不算危险。”
说到这里,司令员走到门口看了看门外自己与杨震两支警卫部队,在枪响之后的不同表现,却是摇了摇头。两支部队因为训练水平的不同,表现的也各不相同。杨震带来的警卫部队,在枪响后的第一时间,便快速的抢占了司令部所在院落周边的各个制高点,并以火力控制了周边通往院子的通道。
手中的三挺轻机枪、一挺外形古怪的轻重两用机枪,则在制高点上快速的形成交叉火力配置。选择的阵地,即相对隐蔽,但又不影响火力的发挥。同时以战斗小组的形势,迅速的控制了周边的可以拱卫司令部所在位置的几个院落,在司令部周围拓宽了防御地带。
在警卫排行动的同一时间,杨震带来的那个临时作为警卫的步兵连以及装甲车排,除了留下两辆配合杨震带来的警卫排,做好司令部周围的防御之外。其余的兵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装甲车为核心组成三个集群,快速的做好了反突击的准备。
其部署的位置,都是防御这个村子最关键的地方。装甲车上的直瞄火炮,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村子内的几处相对开阔一些的地方,都在他们的火力控制之下。一有风吹草动,可以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
而自己的警卫部队,虽说有一个连的兵力,但只是依靠院落的围墙,将院子形成了一个阻击阵地。同时也只是以一部的兵力,加强了外围原有的几个火力点。当然挺进军警卫部队的这个反应,是与他们有相当一部分部队眼下正控制着外围有一定的关系。作为贴身警卫部队,他们这么做并无可非议。
以挺进军这位身经百战的司令员眼光来说,他眼皮子还没有那么的窄。但这位老帅的着眼点,却更多的是从遭遇到突然袭击之后,两军在战术的运用上,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上的区别。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真正吓一跳。从这次突发事件表现出的两军对意外事情的反应上,两军在技战术水平上的高低一看就看出来了。看到眼前两军截然不同的表现,作为军事大家,一眼便看出差距的司令员却是摇了摇头。
抛开两军的装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说,自己的部队反应速度,与在短时间之内组织防御的能力,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无论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火力部署能力,还是就近防御的组织、阵地的选择,差距都很明显。
在杨震抵达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之后,在自己那个警卫团长和政委的要求之下,除了司令部所在的院子周边由抗联部队担任部分警戒任务之外,整个村子的警卫还是由自己的警卫团负责。可以说除了杨震的那个贴身警卫排之外,他们其余的部队基本是在休整之中。
但是枪响之后,他们正处于放松状态的部队反应速度,却是比自己那个实际上一直处在实战状态警卫团,反应的速度更快,而且在部署上更合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不仅用火力控制住了所有进村的通道,而且快速的针对日伪军的进攻方向,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一旦日伪军真的突入村子,将会遭受到他们装甲车上的火炮与机枪联合打击。
要知道这个步兵连可只是抗联的一个普通的步兵连,而非受过专业训练的警卫部队。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可见抗联实际训练水平之高。挺进军虽说是抽调两大战略区主力组成,但任何一个连队也做不到这种水平来。
即便是日军的精锐师团的步兵中队与他们相比,反应速度也达不到他们的这个程度。单从他们的反应速度来看,他们能在敌情那么严峻的东北,在短短几年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1065章 新式手枪引起的感叹
当然两军武器装备上的差别,也是表现各自不同的原因之一。武器的性能不同,在战场上的考虑也是不同的。挺进军警卫团没有抗联那样的武器装备,没有狙击步枪,没有装甲车,所以在战场上的战术考虑也不能一样。自己没有人家的那些精良装备,只能按照自己的装备来。
作为军事大家的他,早在杨震所行人员一到他就一眼就看了出来。不算杨震带来的那个步兵连,装备的清一色与他们为挺进军运送粮食相同的性能很优良的什么自动步枪,以及各种机枪之外。单就他身边的警卫排,就是每人身上都是长短两样武器。
对于他们那种外形古怪,枪身下插着弹匣,早在前年抗联的政委去延安时候,就见过的自动火器不稀奇之外。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这个警卫排,还装备了两支苏制狙击步枪。以及他们每个班都一支枪,枪身下挂着的一种奇怪的,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口径很大的武器。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除了武器,这位见多识广的老帅很清楚,没有人会在自己的枪身下面挂这么一大堆口径不小的家伙。那样不仅是对武器的损伤,而且也会增加出枪的困难。这种东西能在杨震贴身警卫排之中出现,不仅是一种武器,而是还很有可能是威力极强的武器。
对于杨震贴身警卫排装备的这种步枪,这位老帅在到延安开会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一回不算陌生。但对于上次李延平去延安时候,因为正值日军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大扫荡,而没有能脱离开岗位而没有去延安开会的政委来说,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外形古怪的武器。
除了这种武器之外,这个警卫排每人在腿上,或是胸口上,或是腋下他们所谓的战术背心上还绑着一支手枪。虽说手枪所在的位置不是正规的佩戴方式,但作为老兵出身的他,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手枪如果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之内出枪。
虽说这种手枪的佩戴方式,他已经是第二回见到在抗联部队身上见到。但每次见后,总是感觉到奇怪。相对于政委对他们手枪佩戴方式的好奇,司令员更奇怪的是他们手枪套内,那种即不是国内高级指挥部警卫人员流行的快慢机,与各种的驳壳枪。
也不是上次在延安见过的和目前他们抗联干部作为制式战斗手枪使用的苏制手枪,而是一种全新的自动手枪。这种口径应该在九毫米,但是从握把的形状来看,弹匣容量应该不小的手枪,即便是见多识广,对国内各大派系武装的装备很了解的他,也还是第一次见到。
对于抗联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已经麻木的他倒不是眼馋人家的新式武器。对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来说,虽然更希望自己的部队也有这些武器,能在战斗之中发挥更强大的战斗力,消灭更多的日军。
作为一名军事统帅,他比任何部下都希望拥有现代化的精良武器。每每见到自己那些缺枪少弹,连刺刀都凑不齐的部队,在日军火力压制之下伤亡惨重的时候,他比谁都心疼。但他还不至于眼馋别人,特别是自己老部下部队的武器装备。
他相信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想方设法的建设自己的军工。总一天鬼子现在有的装备,他们也一样会有。甚至鬼子没有的装备,他们也一样会有的。眼馋别人,还不如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实力。
尽管他知道,只要他开口,杨震肯定这个面子肯定会给他的。不仅会答应让,而且对于关内部队的要求,甚至会超额满足。但他知道,这个口自己不能开,这并不是什么死要面子,不好意思向自己部下开口的问题。
对于一支在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弹药充足,装备齐全的军队来说,对于新式武器和弹药的渴求,比任何人都强烈的多。但自己不能张这个口,人家的身子骨还没有长全,现在张嘴只能是削弱他们的营养。
这位老帅只是有些感慨,自己的这个部下真的是今非昔比。每次见面,总是会给自己不一样惊喜。去年的解了关内各大战略区燃眉之急的大批装备和弹药,年底的各种教官,还有眼下的坦克、飞机、重炮,甚至小到他们现在佩戴的这种新式的,自己从来没有在国内见过的手枪。这些惊喜,一个比一个大。思及此处,这位老帅不由的感叹,这人比人的扔。
其实倒不是这位老帅少见多怪,杨震的这个贴身警卫排现在使用的手枪,是去年年底,为直属侦察旅换装的时候,特地委托美国方面生产的勃朗宁手枪最新型号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
这种勃朗宁系列的手枪,是一九三五年才开始生产。也是在二战爆发之前,勃朗宁公司最后设计的一批产品。一向在武器订购方面好赶时髦的国民政府,也曾经向比利时方面订购过一批。
只不过因为价格、生产等诸方面原因,以及欧战爆发外购渠道被切断,到货的数量并不多。这批手枪,全部装备的是嫡系中央军。再加上比利时货,在国内一直都是高档货,价格比较昂贵。
除了中央军之外,别说中央军中那些没有后台的杂牌军,就算是一般有后台的地方部队,都没有装备。因为到货晚,数量不多。加上到货的时候,国共已经达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协议,自然无法缴获到。
这既然没有缴获,那么也自然谈不上装备。所以尽管十八集团军各部,勃朗宁手枪的数量不少,但是这种最新款的勃朗宁手枪,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款勃朗宁手枪却是没有见过。其实关内的部队,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种手枪。
杨震在新四军的时候,就曾经见过新四军中有几十支这种手枪。他也曾经试验过这种他在后世,就缴获并使用过的手枪。当然这种二战前设计的手枪,在后世虽说多次经过改进,但毕竟材料与工艺都已经落后,性能与各国装备的新式手枪无法相比。
但其优良的原始设计,使得这种枪在精度上与威力上依然没有落后。很多国家的特警与特种部队,依然作为战斗手枪使用。至于在一些战乱频发的国家,更是因为其皮实的性能,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的成为难得的武器。
只是这种手枪对于眼下国内各个派系的武装来说,除了财大气粗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来说,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手枪。即便在中央军嫡系部队之中,也主要装备一些技术兵种和飞行员,或是中级以上的军官以及特工人员。
普通步兵装备手枪,基本上还是以各种驳壳枪或是快慢机,以及原来的各种德制与比利时制造的手枪为主。杨震在新四军见到的那几十支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还是军长在组建新四军的时候,为解决武器不足私下托人从香港买回来的。
只是因为这种手枪价格太贵,军长私人财力有限,也就只买了几十只。剩下的买的还是大众的左轮和西班牙手枪。除了军长购买的之外,新四军在东进的时候,又从老百姓手中收集或是购买到国民政府溃军丢掉一批这种手枪。
这样一来,新四军中这种新式手枪的数量反倒是全军最多的,也是第一批装备的。只是因为两地间隔,这种手枪又多配属给团以上干部,所以华北的部队才没有接触到过。因为杨震到新四军工作的那段时间,很是喜爱这种手枪。
军长在杨震返回中央的时候,曾经送给杨震二十支。除了十支拖他转交给中央之外,剩下的被杨震带回了东北。只是这种手枪使用的九毫米子弹,因为不是国内主流手枪子弹,所以杨震带回的子弹并不多。二十支手枪,只有不到二百发子弹。
现在警卫部队佩戴的这种手枪,就是抗联今年年初杨震返回之后,才委托美国人从加拿大进口了一批该种手枪以及部分弹药,专门给直属侦察旅换装。之所以从美国进口,倒不是这种手枪抗联自身仿制不了。
而是当时正全力生产班用机枪和通用机枪,以及各种高射武器和无后坐力炮的抗联兵工厂,生产力已经扩张到了极致,生产任务已经排的满满的。对于这种眼下并不是急需的手枪,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生产。所以才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暂时先应急。
因为价格和弹药的原因,目前只装备了直属侦察旅作为战术手枪,以及部分高级指挥部的警卫部队。一般的团以下指挥员,包括飞行员和装甲兵在内,配备的还是苏制或是抗联自己仿制的托卡列夫手枪。这位老帅没有见过,也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专门为军区直属侦察旅进口这批手枪,是因为军区直属侦察旅对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以及抗联自身的仿制品意见很大。原来军区直属侦察旅装备苏制托卡列夫手枪,虽然杀伤力大、侵彻力强,以及可靠性能好、结构简单等一些列的优点。
但这种专门为苏联军队设计的手枪握把,明显不太适合中国人的手型。在应急状态之下,这种手枪因为握把的原因,造成急促射击的精度很不理想。很多的时候,因为持握的不方便,仓促射击,很容易造成了子弹打扣头或是飘移。
最让部队不满意的是这种手枪的弹匣容量小,只有八发子弹。这个装弹量,与眼下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毛瑟手枪相比,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当然这个装弹量,在战场上作为一般干部的自卫手枪是足够了。
作为一般基层指挥员或是营连级干部,在战场完全可以很方便的寻找到步枪或是冲锋枪代替手枪。至于司令部的参谋、政治部的干事、后勤部的协理员,基本上是不上一线战斗的。要是战斗真的打到这些人,都拿着手枪去拼命了,那么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了。所以对于他们托卡列夫手枪,已经是足够用了。
但是对于因为其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特殊性,手枪是一种很重要战术武器的直属侦察旅来说,这种手枪弹匣的容量还是有些过小。而且因为生产工艺的原因,有相当部分的手枪,在实战的时候经常出现卡壳的状态。
第1066章 感觉与恼火
同时这些托卡列夫手枪在射击的时候后坐力过大,速射的时候精度虽然强于毛瑟手枪,但比勃朗宁手枪要差很多。单手速射的时候,枪口上跳难以控制。尤其是应急射击的指向性,相当的不好。这个缺点,对直属侦察旅的作战性质来说,无疑是相当要命的。
最关键的时候,在狭窄空间内作战的时候,这种手枪的子弹剩余的威力很多。虽说穿透力强,但也正因为威力过大极为容易形成跳弹,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伤亡。这也是苏制托卡列夫手枪,最不受欢迎的一点。
与一般部队将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在战场上使用的机会不多不同。对于直属侦察旅来说,手枪是一种相当关键的近战武器。尤其是在室内作战或是近距离巷战作战的时候,因为步枪或是冲锋枪杀伤力过大,也笨重的多,所以手枪使用的机会相当的多。
而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在这种情况之下,子弹穿透力大,停止作用小。在近距离之内,往往因为穿透力大很难出现一枪毙命,敌人仍旧有反抗的情况。而对于经常遭遇巷战以及室内作战的直属侦察旅来说,二十米以内的极近距离射击,几乎是家常便饭。
这一点托卡列夫手枪倒是与三八式步枪有的一拼,都是穿透力过大。尤其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弹道过于平直,而使得致死性相对差一些。但是这个缺点也许对于主要采取一百米开外远射程的步枪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特别致命的危险。但是对于手枪来说,那就是两回事了。
在五到十米距离之内开枪,你的子弹穿过人家的身体。却也因为停止作用小,并未使得人家在第一时间彻底的丧失抵抗能力,让对手还能有还击余力。那么下一步,倒霉的就可能是你自己了。
而且过大的穿透力,在室内和狭小巷子内射击很容易形成弹道极为不规则的跳弹。跳弹这玩意可不是瞄准了射击发射出去的子弹,压根就没有一个准头。他可不会认识那个是敌人,那个是自己人。在狭小空间使用的时候,极易引起自己人的误伤。
在去年夏季作战的时候,直属侦察旅的前身直属侦察营,在配合部队夺取东满地区日军要塞群的时候。就出现过在室内交火,一枪致死三人的战例。在对要塞内部进行最后清剿,与敌突然相遇的情况之下。一个战士一发打出去的托卡列夫手枪弹,在穿透了一名日军军官之后,又打进了他身后的卫兵身体。
但接下来这发穿透力极强的子弹并未彻底的丧失杀伤力,在碰触到墙壁形成跳弹后威力并未减小。这发击穿两个敌人之后碰触墙壁的子弹,形成跳弹将打出这发子弹的战士脑盖骨又掀开。这名倒霉的被自己打出去的子弹击中的战士,当场牺牲。
而第一个被他击中的那个家伙,却因为子弹穿过自己的身体,并未彻底的失去战斗力。那个垂死挣扎的家伙,使用自己南部十四式配枪,将后续的一名战士打伤。参战的抗联官兵,不过击毙日军官兵两人,自身反倒是一死一伤。
像这种因为停止作用过低,穿透力过大。在室内或是空间狭小的巷子、院落作战,使用手枪的时候,子弹在穿透对手身体碰到墙壁形成跳弹,反过来引起自身伤亡的战例并不是这一例。而且这种手枪因为指向性差,使得精度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
这种手枪威力的确大,对于有简单掩护的对手,杀伤力可以说是惊人。对手即便躲藏在沙发、汽车里面,甚至邮桶后面,都很难躲开它的杀伤。但在室内或是狭小的巷子、院落内作战的时候它的跳弹二次杀伤力,也是相当让人头疼。
最关键的是这种手枪没有保险,单靠击锤保险,极为不可靠。走火和滑机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很多的时候,部队为了不因为走火引起误伤和暴露作战意图,只能在大动作的时候,将手枪内的子弹全部退出。
这种情况对于一般的作战部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缺点。若是野战或是阵地战,各级指挥员打到用手枪的地步,恐怕这场战斗已经注定输掉了。但是对于特种部队性质来说的军区直属侦察旅,可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这种优缺点都很明显的手枪,让直属侦察旅对它是又恨又爱。爱的是这种手枪结构简单,穿透力大。即便对手有一定的掩护,也很难避开它的杀伤,而且其使用的手枪弹甚至在百余米的距离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最关键的是这种手枪可靠性还是可以,除了一些小毛病之外,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也是一般手枪无法相比的。即便在泥沙之中或是水中浸泡过,也是拿出来不用进行任何的清理,就可以直接打响。
恨的是这种枪,大毛病虽说没有,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当的不错。但这小毛病,也是多多。虽然坚固性足够,但这卡壳的毛病也足以在战场上要人命。而且在狭小空间作战的时候,这二次杀伤力也足以惊人。
同时因为穿透力过大,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很难一枪就给对手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个时候,可没有防弹衣那么一说。手枪在近距离射击,停止作用差,除非命中对手关键部位,否则给对手带来的伤害,很多的时候不足以致命。这种手枪在近距离射击,即便是命中对手,也通常是一枪俩眼,无法让敌人彻底的丧失战斗力。
当然要是在二十五到五十米距离左右,这种手枪的杀伤力绝对是惊人的。一枪命中,最低也是轻伤。但是谁又能保证,每次开枪都会在二十五米的距离之外?尤其是在室内或是狭小的空间之内作战的时候,开枪距离不到十米的情况,可是相当的普遍。
要知道军区直属侦察旅在使用手枪的时候,很多都是在室内或是极近的距离,无法使用其他武器,只能使用手枪的情况之下。如果在狭小空间内作战,使用自动步枪,那无疑是嫌自己命不大。即便是抗联装备的中间型枪弹,在这种空间作战,其跳弹杀伤力也是惊人的。
去年夏季会战结束之后,直属侦察旅很多干部、战士便打报告要求换枪。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干部、战士,认为这种可以在二十五米距离内,穿透六厘米砖墙的手枪侵彻力大,结构简单,也提出保留这种手枪。
经过反复研究,鉴于勃朗宁m一九三五式手枪的优异性能,即便到后世很多年之内还是一款优秀的手枪。杨震还是决定从美国订购了一万支使用九毫米子弹,弹匣容量十三发,精度极佳。最关键的是停止作用好的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作为直属侦察旅配用战斗手枪。
不过虽然换装了新式手枪,但直属侦察旅原来配备的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也并没有完全退出装备序列。每个作战小组,也就是每个战斗班都保留了一到两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保证穿透力。
至于其余的作战部队,考虑到与冲锋枪弹药的通用性问题,以及一般部队作战任务不同,主要是以野战为主。即便是巷战,机会也并不普遍。最关键的是费用问题,则继续使用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作为基层指挥员的配枪。
不过考虑到警卫部队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城市内警卫时,手枪穿透力过大也很容易伤到老百姓。而在战场上执行警卫任务的时候,一般使用自动步枪或是冲锋枪。所以杨震给师以上干部的警卫员,也换装了这种手枪,作为贴身警卫武器使用。
并不知道这种手枪出现在抗联会有如此多原因的这位老帅,在感慨之余也多少有些觉得抗联现在装备两种口径不同的手枪,此举显得有些浪费。一支军队装备两种口径不同的制式战斗手枪,根本就没有必要。
而且此举在其他仅仅一个二级军区,装备的手枪口径就达到十余种。甚至很多手枪,每种只有几发子弹。除了毛瑟手枪弹口径比较统一之外,其余的手枪根极少有口径相同。在自己部队,已经装备了一种性能很优秀的战斗手枪的情况之下,另起炉灶新搞一种口径完全不同的战斗手枪,无疑是一种浪费的举动。
抗联的标准配置的苏制托卡列夫手枪,这位老帅曾经试射过给自己送粮食的部队所使用的这种手枪。感觉到虽然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后坐力有些过大,但是本身性能还是很出色的。最关键的是结构简单,适应性极佳。而且威力甚至还在目前关内部队装备的各种驳壳枪之上,精度也要好于驳壳枪。
可以说在自己使用过的各种手枪之中,性能绝对是一流的。虽说精度与勃朗宁手枪相比,略差一些,后坐力也大得多。但是杀伤力却要比勃朗宁手枪大的多。重量,也比毛瑟军用手枪也要轻的多。与普遍作为自卫手枪的勃朗宁手枪相比,更适合作为战斗手枪使用。
拜此时的中国,几乎成了世界各国轻武器展览馆的原因,这位从军已经三十年的老帅。对于国内的各种手枪,虽然不能说都使用过,但是都很了解。对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的性能,他还是很欣赏的。
这种手枪,很适合部队目前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所以他认为抗联,此时在搞一种手枪完全没有必要,也浪费了本身就相对有限的资源。对于杨震搞两种性能差不多的手枪,他虽然没有说,但是显得很不赞同。
但在随后的战斗之中,一场剿灭一股渗透进来的日伪军便衣队,解救被挟持为人质的挺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工团团员的近战之中。除了见识到抗联警卫部队的战斗力之外,他很快便以从军三十年的眼光,敏锐的察觉到了杨震之所以搞这种手枪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