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1)

    他将柏辉声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他怎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要去教导一群忘恩负义的家伙感到高兴。
    如今,他见到了冯元庆许许多多的学生。
    他们或是亲自受到冯元庆的教导,他们或是与冯元庆素未谋面,都尊敬着冯元庆,将冯元庆视作一生敬仰的老师。
    冯元庆不幸,不幸的遭遇了一群无知的坏学生。
    冯元庆幸运,幸运的教导了更多优秀的好学生。
    老人勾起苦笑,离开了坐席,正要往舞台去。
    忽然,停留许久的视频继续播放,重新回荡起柏辉声的声音。
    虽然师公已经去世了十年,但我们一起演奏二胡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柏辉声的笑容依旧,又说道:今天有一位对师公很重要的人没有到场,因为我怕他老人家触景生情,所以没有通知他。
    柏辉声的眼睛看得很远,远远的,像是看见了礼堂里的贺缘声。
    他是我的师叔,更是我另一位老师。这么多年来,师叔为了我们遗失的编钟,一直奔走于美国的各个角落,没能好好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我奏响的这一曲《万家春色》,是我对师公的怀念,更是对师叔的牵挂,我相信,在这万千学子走出国门,万千文物回归祖国的时代,注定会有我们一家人,重新团聚的春天。
    贺缘声听完,迟迟不语。
    他知道一家人里有希声的位置,更知道《万家春色》盼望的还有他们三代人的笑颜。
    冯元庆早已逝世,柏辉声离他远去。
    这番话听得他五味陈杂,又清楚这番话并不是虚言,而是柏辉声从始至终的寄托。
    将希声重聚的希望,寄托在了万千学子的身上。
    他垂下头,心事重重的往前走,还没走到舞台入口,樊成云就迎了过来。
    贺先生。
    他如常平静的一声呼唤,不由得让贺缘声心生羡慕。
    你教出一个好徒弟。
    他看着樊成云身后恭恭敬敬的钟应,发自内心的说,他的编钟敲得很好。
    我这徒弟,也是冯先生和辉声的学生。
    樊成云牵过钟应,认真的介绍道,他从小就和辉声学二胡,学的都是冯先生的曲子。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雨彩虹,他都能完全的感知冯先生的心情,演奏出最愉快的乐曲。
    说着,他便往后喊道:兰姐,借借你的二胡。
    方兰不敢靠得太近,可听樊成云要求了,她只能拿着二胡走过来。
    谢谢方老师。钟应笑着拿过二胡。
    方兰视线不经意的掠过贺缘声,却见那位老人眼眶通红,轻声夸了句。
    你的二胡,也很好。
    她还没见过如此客气夸她的师叔。
    方兰笑意泛上眉梢,是辉声教得好,师公也教得好。
    不过是一两句话间,就像寒冰消融,如沐春风。
    钟应坐在礼堂椅子上,稍稍拉开弓弦,就能再奏一曲春秋。
    冯元庆的曲子,总是最好的。
    贺缘声听着春风化雨,听着硕果累累,心中的感慨随着钟应的每一寸弦音飘散于空旷的礼堂。
    他想起小女孩的话。
    奏响乐曲的弓、银银发光的弦,都在替冯元庆看着这繁华世界。
    那确实应该多奏一些无忧无虑的快乐,让师父安详平静的见到万紫千红的春天。
    钟应的二胡弦乐悠扬萦绕在贺缘声耳畔。
    一曲奏毕,他露出久违笑容,夸奖道:确实深得师父的真传。
    固执的老先生变得温柔,钟应也松了口气。
    他抱着那把方兰的二胡,凝视着老人,说道:可我的二胡再好,也不是冯先生和柏老师期待听到的乐曲。
    他这一句话,让礼堂重回沉默。
    那一刻,钟应、樊成云、方兰的三双眼睛,都全神贯注的看向这位眼眶通红的老人。
    贺缘声没有说话。
    最终,仍是钟应低声细语,说出了他不肯开口的心声。
    冯先生和柏老师一直想听到的乐曲,是编钟奏响的乐曲。只可惜,威纳德教授复制的战国编钟,只有二十二件。如果能有三十六件套的编钟,演奏的乐曲必然会更加的悦耳动听。
    威纳德知道他们对编钟的争执,他闻言,立刻煽风点火。
    怎么没有?威纳德说得大声又肯定,利瑞克学院马上就能收到一套唐朝的三十六件编钟!你想什么时候敲响它都可以!我允许了!
    贺缘声作为主张捐赠的罪魁祸首,抬手拍了拍心知肚明的老朋友。
    那钟还没捐给你们呢。
    他叹息着说道:它是从中国而来,流落在美国的三十六件套编钟。
    就该回到中国去。
    华人互助会依然安静清幽。
    钟应跟随着贺缘声走进了大楼里安保严密的保管室。
    防盗的大门打开,灯光明亮。
    那套摆放在保管室近八十年的唐代编钟,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赤红的木架,青铜色钟体。
    它沉沉的矗立在那里,仿佛能够无风自响,发出一千多年前恢宏悠远的声音。
    贺缘声坐在它对面的椅子上,已经像这样看了它许多年。
    他说:这件保管室还有十几件古董文物,本来是想跟着希声,一起回国的。
    什么都准备好了,都在等辉声来接它们回家。
    柏辉声的病情,一直拖到最后都没有如实的告诉贺缘声。
    他们最后的远程视频,在一个中国的早晨、美国的晚上。
    贺缘声开心的说着找齐了希声,沉浸在自己的圆满之中,没有发现师侄的有气无力。
    他说昨晚没休息好,他困。
    贺缘声想起了,惨淡一笑,我竟以为他是真的困。
    于是,我忍下了激动,和他简单的讨论了一下怎么运输,怎么送回,该走水路还是空运。
    每每想到这些,他都会涌上泪水。
    之前他不敢哭,如今哭得恣意,拿出手帕不停抹泪。
    他说,希声离家太久了,当然要走空运,坐飞机,早早的回家。
    老人的回忆,伴随着深沉的伤心,又清晰透露出柏辉声的快乐。
    他说要联系清泠湖博物馆,让专家过来研究装箱。
    他说要给希声包一架大飞机,从华盛顿直飞中国。
    我连飞机都帮它定好了。
    无法成行的归家之旅,因为一位可敬的人逝世,搁置至今。
    贺缘声撑着手杖,惆怅的看向希声。
    遗憾的是,辉声不能陪着它回家了。
    还有我们,还有您。
    钟应温柔的回答着老人的遗憾,您是希声的兄弟,您的孩子孙子曾孙们也是希声的亲人。您能陪着它回家,就是冯先生和柏老师最大的愿望,也正是他们盼望的家人团聚。
    贺缘声坐在那里,愣愣的看钟应。
    他们的声,是希声的声。
    六十五年前,有人用名字将冷冰冰的青铜乐器,捂上了人情的热度。
    但是,他没想到钟应会说出来,还看得一清二楚。
    就像冯元庆在磁带里笑着说的那样
    只要说出你们的名字,谁也不会怀疑你们是真正的亲人。
    我
    他泪洗过的黑色眼睛,视线落在编钟身上,好像能听到希声的声音,在期待着他这个弟弟送它们回家。
    但是他并不能确定。
    这是他臆想中的哥哥,是师父给予了名字的编钟。长达一生的年岁,他常常这样静静看它,从未像现在一样,产生如此强烈的幻觉。
    我陪它回去
    老人的语气,似是询问,似是犹豫。
    钟应却不犹豫。
    他走到希声旁边,取下了等候已久的钟槌。
    希声的每一件钟,华人互助会墙上的每一条记录,都在讲述着它在美国的旅途。
    成为随手赠送的礼物,成为艺术画廊的收藏品,成为拍卖行的商品,成为农场土里压实的青铜农具,成为公寓墙角的垫脚工具。
    件件离散,终于重聚。
    钟应都能感受到它在发颤,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想要告诉这位凝视了它多年的老人,它的真实心意。
    叮!
    最上层的钮钟清脆,宛如新生稚子,说着作为摆件展品的不得自由。
    咚!
    声音略低的中层的甬钟,又像成熟的中年,抱怨着拍卖行的唯利是图。
    嗡!
    下层甬钟巨大沉着,一如沧桑稳重的长者,安慰着饱受痛苦折磨总算重回木架的钟们。
    钟应一一敲响它们,能见到它们经受磨难后边缘略微的破损。
    虽然叫人心疼,但剥落的只是青铜边角,未伤钟体分毫,声音依旧洪亮如初,在不停的说道
    我们团圆了,缘声要带我们回家了。
    每一件钟都在雀跃的回应。
    仿佛峭壁悬崖之上,踽踽独行的游子们,终于挨过了狂风暴雨、猛虎流雀,与第三十七位亲人在此闲话家常。
    钟应敲响的,依然是《猛虎行》。
    复制品的音色与希声的音色大相径庭,在这狭窄保管室声声回荡,更像当年冯元庆的演奏了。
    贺缘声眉目舒展,透过钟应的一举一动,见到了记忆里年轻俊朗的师父。
    他说:我以为,再也没有人能够演奏这首曲子。
    毕竟年代久远,毕竟编钟冷僻。
    但是,钟应不仅奏响了它,也奏响了贺缘声的所有回忆。
    他的师父,他的师侄,都是来过美国,见证过繁华安宁,依然想要回到苦难深重的祖国去。
    就像这套身世曲折的编钟,无论如何颠沛流离,终究会回到祖国去。
    猛虎行猛虎行
    贺缘声笑着擦掉涌上来的泪水,握着手杖,声音低哑的吟诵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46章
    有了中美两地的协作, 希声和其他文物归国的事宜安排得果断又迅速。
    毕竟,受捐文物的清泠湖博物馆,和受捐编钟的清泠湖学院, 对于这套流程已经十分熟悉。
    连钟应都显得平静。
    唯独厉劲秋第一次见到货真价实的唐朝编钟,着实有些惊讶。
    我还是这么近的观看一套编钟。
    他也是去过无数博物馆,欣赏过民乐演奏的音乐人。
    但他见过的编钟, 都牢牢封锁在玻璃展柜里, 透着人群倒影,隔绝了一室的喧闹。
    现在, 希声安静的等候着工作人员拆卸、装箱。
    厉劲秋这个有功劳有苦劳的大功臣, 才得以近距离的端详它。
    唐朝以瓷器漆器闻名于世, 编钟自然是战国春秋最为著名。
    希声铸造于唐代,迟了那些古老编钟近千年, 却仍是掩盖不住它浑身的庄严肃穆。
    钟顶的云纹蔓延钟口,每一件钟体,都刻着凸出的阳纹。
    还有他不认识的繁体字,蜿蜒曲折, 仿佛给了每一件钟不同的姓名。
    他饶有兴致的站在保管室旁, 看着数量众多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
    一些人拆卸编钟,一些人负责铺开无酸纸,一些人抬进木板现场做箱。
    他们手法专业, 像是如此配合协作过许多年。
    厉劲秋好奇的问道:
    这些都是华人互助会的人?他们都懂文物保护?
    钟应也算是听师父说过华人互助会许多事迹,他笑着回答:
    一些是协会请的博物馆员工, 一些是文物保护志愿者, 还有一些是清泠湖博物馆派来的专家。
    小小的华人互助会, 成为了中国文物在美国的中转站。
    它联系着美国华人华侨, 又联系着中国的清泠湖。
    有钱的商贾,流连于拍卖行,等候来自中国的古董。
    善于交际的人士,则会四处游说,请收藏家们开一个好价。
    贺缘声从会长次子,成长为荣誉会长的几十年,更是美国华人为流失文物奔走效劳,从业余到专业的几十年。
    钟应站在这里,看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拆卸编钟,能够清楚感受到那些他不能完全认识的人们,从微弱萤火聚集为炽热火炬的过程。
    没有来自海外的力量,他们很难依靠国内的势单力薄,去争取文物的回归。
    他本想感慨一番百川东到海、蜡炬终成灰,结果身边的厉劲秋喋喋不休。
    击溃了他一腔愁绪。
    厉劲秋见到运输所需的不同防震木箱,非得一件钟一箱吗?钮钟那么小,感觉一箱能装完。
    厉劲秋见到工作人员竖起包裹宽阔的隔板,防震防潮的包装都比钟大,它们都是坚硬的青铜吧,裹得跟易碎品一样。
    他每说一句,钟应就会勾起嘴角。
    在文物方面,大作曲家的意识远远比不上亲妹妹,始终以普通人的视角,去点评希声的运送。
    带着困惑和好奇,有趣又可爱。
    厉劲秋见钟应只笑不答,故意用手肘去撞这个沉默的家伙。
    他开玩笑道:要我说,直接一床棉被裹了它们,抱着坐飞机回国更快更安全。还省了打包的时间。
    终于,钟应忍不住笑出声。
    他说:八十年前,它就是像你说的那样来到美国的。
    柏辉声曾像讲故事似的,给钟应讲述过希声的失散。
    冯元庆收到消息时,正值夜晚,时间格外紧迫,简直是在和日军的子弹赛跑。
    他根本没有条件和现在似的,用无酸纸、防震箱里三层外三层,小心翼翼的固定封死这些珍贵的编钟。
    只能拆掉了家里的厚棉被,一个一个的裹起珍贵的青铜钟,放进大木箱子。
    又担忧的塞进了许多垫纸,慌乱又紧张送到值得信任的美国商人那里。


新书推荐: 同行人(群像) 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 游离(渣女守则)bg nph 圣提亚同学会系列(简体版) 有产业的人 毕业季 你如繁星降临 孤独与深思 布登勃洛克一家 武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