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根据这一日三人的讨论向朝廷上书,说到了襄阳守卫的重要性,建议将襄阳府城重新修缮,加强襄阳的守卫。
虞允文等人离开襄阳之后,又来到汉中,他们选择的是由汉中经剑门关入蜀。
古代入蜀有三条路可选,一条是经长江三峡到重庆再进入四川盆地,但是这条路地形复杂、水流湍急,第二条是从汉中进入巴山,就是现在的g85高速,第三条便是从汉中经过剑门关再到成都。
剑门关在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李白的《蜀道难》说的就是这条路。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
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唐朝以后,开始改称为剑门关。
朱小青几人选择由剑门关入蜀,这条路是秦汉隋唐以来入蜀人们走得最多的路,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一路上全程都有着天然的道路,这条路上照样有着悬崖峭壁,需要人工来修建官道,这便涉及到栈道和碥道。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这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且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简称为栈道。
栈道的修筑始自战国秦。公元前三世纪,秦国为了开发四川,就修筑了栈道,目的就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到西汉前期已有嘉陵故道、褒斜道、谠洛道和 子午道四条通蜀的栈道。
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表现了在筑路工程中,适应十分复杂的地形条件的出色的技术能力。
“碥道”比较好理解,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块还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为防止车马坠入道外,石墙往往高出路面,其高出路面的部分称为栏马墙。为建碥道要寻找有坡度的山崖,需绕山取途,并且要随坡上下、削崖、砌岸、铺石、填土以成碥道。所以碥道不像栈道那样平直近捷,里程要长,坡度有增加,但比栈道经久耐用、安全,且维修省工。
朱小青从利州西路一直往南,送虞允文成都。这一路茂林修竹,山清水秀,风景极好,行走在山中栈道上,不觉一层水雾沾身,即使在烈日下也觉得周身清凉。
古灵走得累了,时不时地闹着要停下歇息。虞允文急着赶路,只好委婉地催促着古灵。
朱小青走在最前面,他突然看到前方竹林中有一团巨大的活物在移动。
那东西比他整个人都大,长得极为肥胖,行动缓慢,背上黑色,却沾满脏污。他再仔细一看,看到这活物脸上是白的,有着两个黑色的耳朵,眼睛周围有一圈都是黑色的。
“哈哈,竟然看到了熊猫!”朱小青惊喜得笑出了声。
古灵也看到了那缓慢移动的巨大的熊猫,她兴奋地朝朱小青这边追了过来。
古灵跑到前方,突然停下脚步,抬起头仰望一棵大树,笑道:“看,树上还有一只。”
朱小青一看,那树上的熊猫竟然挂在枝丫里睡着了,两人被这熊猫的憨态逗得大笑起来。连一本正经的虞允文这时都追过来看稀罕。
熊猫在古代称“猫熊”,在更远古的时候并没有这么憨笨,而是被人们视作一种猛兽。
在最初的时候,熊猫可是肉食动物,在传说中,熊猫是蚩尤的坐骑,当时人们将熊猫称作“食铁兽”,《尔雅》有记载:“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舔食铜铁及竹骨。”这说明了熊猫有着很强大的咬合力。
朱小青在穿越前并没有看到过真正的熊猫,现在看到的熊猫和他在照片或是视频中看到的熊猫完全不一样,他想不到熊猫的身躯是如此巨大,而且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干净,并不是黑的黑白的白,而且大部分都满身脏污,只有那黑眼圈和圆圆的黑耳朵是他想象中的样子。
熊猫都是成群结队的出没,他们看到了成年的熊猫之后,再往前走些便看到了两只小熊猫。
那小熊猫因为没有过多地走动去猎食,身上较为干净,而且身躯圆圆滚滚,憨态可掬,看起来没有成年的熊猫那么凶。
古灵被那小熊猫吸引了,飞奔了过去,想去抓那小熊猫。
两只小熊猫在地上打着滚,像两个球缓慢地对撞一般,样子很惹人喜爱。
古灵走过去,小心地将一只熊猫抱了起来,那熊猫懒懒的,在古灵的怀里像虫子一样蠕动着。
朱小青看古灵和那熊猫玩了一阵,又催着她快些走。而古灵将熊猫抱着就舍不得放开,还念道:“咱们带一只走吧,把它养起来。”
朱小青心想,看到熊猫可爱想养一只的人多了去了,他想象着古灵养熊猫的样子又觉得很好笑。
朱小青指了指跟过来的成年熊猫,道:“看,长大了会有这么大,而且走得这么慢,你背它吗?”
古灵这才无奈地将熊猫放了下来,朱小青突然想明白了,要是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存在,为什么看到熊猫可爱想养一只的人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实际上却没人敢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