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节

    所有的糕点都是精致非常,楚欢坐在席间,倒也不客气,大快朵颐,官员们则是在这露天广场有说有笑。
    这里就如同仙境,而身在其中,让许多人都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到了天上成为神仙,大家的话题,自然少不了评点四下里的建筑。
    楚欢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则是打量着广场中间的那座高台,这座高台竟似乎都是以汉白玉制作而成,圆形的玉台四周,有八处石阶可以上得高台。
    楚欢的目光在玉台边上,而群臣之中,倒有许多人的目光落在几位皇子身上,特别是太子瀛祥,他没有像其他的官员那样席地而坐,而是坐在一张轮椅上,为他推动轮椅的,乃是太子府的护卫统领田侯,田侯的“鬼刀”自然也是无法带进来,只是静静站在太子的轮椅边上,在群臣之中极其显眼。
    太子瘫痪已经许多年,在朝中的身影也已经变得很淡,远不如汉王的如日中天,此时汉王就在太子身边,而且看起来对太子也很恭敬,甚至亲自为太子拿起一块糕点,兄弟二人低声细语,脸上都是带着淡淡的笑,如果只看这样的场面,只以为是兄弟情深,谁也不会觉得这两人之间你死我活争斗了许多年。
    只是兄弟二人如今凑近在一起,风度仪表高下立显,有太子的衬托,汉王更是显得丰仪出众,将太子远远地比了下去,而齐王瀛仁则是百无聊赖,他早已经在群臣之中瞧见了楚欢,不过这种场合之下,自然也不好凑到楚欢身边来。
    汉王和太子看起来相亲相爱,不远处的安国公和都察院右都御使沈客秋看起来就不那么融洽了,两人靠坐在一起,但是却没有一句话,甚至都不看对方一眼,安国公是汉王党的人,而沈客秋则是太子党的人,各为其主,不相为谋,汉王与太子的相亲假象,在安国公和沈客秋这里便被完全剥露出来。
    安国公看起来似乎很疲倦,他年事已高,精力匮乏,案几上的美食对他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枯等两个时辰,对别的官员来说或许熬一熬也就过去,但是对于这位年事已高身体老迈的国公来说,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他只是闭着双目,养精蓄锐。
    第六九四章 十罪
    两个时辰说短不短,但是说长其实也不长,夕阳西下,身处露天广场的百官们已经有不少依稀感到身体升起一股凉意。
    深秋时分,快要入冬,这般晚时分的温度本就不是很高。
    好在皇帝陛下也终于出来,一身道袍的皇帝看上去倒也有仙风道骨的气质,他已经老了,当龙袍不在身上,甚至让人误会他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道士。
    鹤发飘飘的玄真道宗在前引路,皇帝陛下携着皇后缓缓登上了高台,轩辕绍领着两名部下将皇帝送到高台边上,便没有跟上去,他面朝群臣,挺拔如松,沉重的铠甲在他的身上根本显不出重量来,长弓在身,身后背着箭盒,箭合之中有十几根羽箭,谁都清楚,只要轩辕绍愿意,那十几根羽箭就是十几条人命,在他身后的两名部下也是一身甲胄,许多官员都很清楚,那两人乃是近卫军的骁尉,骁尉是皇家近卫军中仅次于统领轩辕绍的武将,而此番近卫军一位统领两名骁尉俱都随驾而来,却也看出近卫军的谨慎。
    皇帝出现的一刹那,场中的文武大臣俱都起身来,除了太子,所有人都是跪伏在地,太子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望着那高台,神情淡定。
    高台之上,汉白玉制成的玉床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皇帝与皇后在玉床上坐下,群臣齐呼万岁,皇帝的神情也是显得十分的淡然,他并没有立刻去看跪伏在玉台之下的群臣,而是含笑看着皇后,温言道:“皇后看看这里景观如何?这里以后便是朕的道场,只要朕修得长生不死之身,也会让皇后跟随修道,朕要与皇后千秋万世同在一起。”
    皇后面容清美,微微一笑,柔声道:“臣妾只盼圣上龙体安康,国泰民安。”
    皇帝哈哈一笑,这才看向玄真道宗,问道:“道宗,何时可以开始祭天之礼?”
    玄真道宗恭敬道:“回禀圣上,此时已是阴阳相交之时,宣读祭天礼文之后,祷告上天,便可开始祭天大礼!”
    皇帝微微颔首,这才高声道:“众爱卿都平身吧!”
    等到众臣起身,皇帝才笑道:“诸位爱卿,今日让你们过来,乃是为了祭天大典。我大秦立国近二十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全赖上苍保佑。”双眉忽地一扬,“西北战事,我大秦无数将士百姓横遭涂炭,今日祭天大典,一时为了安息西北亡魂,二来也是期盼上苍让我大秦千秋万世国泰民安。”
    群臣再次山呼万岁,只是无数人心中都在想,帝国如今可谈不上风调雨顺,更谈不上什么国泰民安。
    皇帝向玄真道宗做了一个手势,玄真道宗微微颔首,已经看向礼部尚书薛怀安,薛怀安是此次祭天大典的筹划者,见到玄真道宗示意,立刻双手捧着一只金匣子,弓着身子,托着金匣子登上玉台,跪伏在皇帝陛下面前,恭敬道:“臣启奏,这是安国公手书的祭天礼文,敬献于圣上!”
    皇帝带着淡淡的微笑,望向高台之下跪伏在群臣前列的安国公黄矩,笑道:“安国公的文采不凡,这片祭天礼文,必定也是写的文采斐然。”
    玄真道宗此时已经过来,打开薛怀安手中的金匣子,从里面取出一份金色的卷轴,向皇帝请示:“圣上,现在是否可以宣读祭天礼文?”
    皇帝点点头,玄真道宗转过身,一名中年道士立刻过来,双手抬起,恭敬从玄真道宗手中接过金色卷轴,弓着身子往后退了数步,这才转过身,站直身体,走到祭天礼台边上,大声道:“宣祭天礼文!”他声音洪亮,带着磁性,玄真道宗选他出来宣读祭天礼文,想来也是花了心思。
    群臣立时肃然起来,安国公黄矩抬起头,他本来浑浊的眼睛,此时却已经明亮起来,望着宣读祭天礼文的道士,面无表情。
    能在群臣面前高高站立,这位道士显然是感到十分的荣耀,咳嗽一声,打开金色卷轴,已经高声宣读:“圣天晓听:中原纷乱,八千里山河水深火热,大秦十万男儿抛头颅洒热血,打下万里河山,一统四海。然大秦之主瀛元……!”读到这里,道士声音戛然而止,脸上显出吃惊之色,而台下众臣,已经有许多人脸上也显出惊骇之色。
    这是一篇祭天礼文,但是开头几句,已经全然不似礼文的样子,其中更是陡然间直接出现皇帝陛下的名讳,众多官员都是猝然不及,都是色变。
    楚欢本以为祭天大典是一件枯燥无比的事情,今日前来参加祭天,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一睹帝国奢华宫殿的面貌。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这祭天礼文之中,怎地却陡然出现了皇帝陛下的名讳,皇帝的名讳,那是禁忌,历朝历代,莫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皇帝的名姓,有些皇帝甚至都忌讳子民轻用自己名讳之中的字眼,许多朝代,为了避讳皇帝的名讳,在文书之中,甚至都要以通假字来代替皇帝名讳之中的字眼。
    群臣惊讶之间,不少人甚至第一反应就是这道士可能有些紧张,所以读错了礼文,只是那道士凑近礼文看了看,脸上的神情愈加的惊恐,竟是回过头去,看着玄真道宗,玄真道宗白眉皱起,皇帝却比所有人都显得淡定,问道:“为何不宣读下去?”
    玄真道宗靠近道:“圣上,礼文只怕有误……!”
    薛怀安在一旁更是吃惊,他是礼部尚书,这祭天礼文是他呈上去,若是有误,他这个礼部尚书可就是难辞其咎了。
    他当然知道皇帝陛下对于此次祭天大典的重视,东南秦军正在与天门道厮杀,西北还待重建,帝国处处需要银子,可是皇帝陛下为了这次祭天大礼,投入了大批的钱财,也正因为薛怀安知道皇帝陛下对于此次祭天大典的重视,所以祭天大典的每一个环节,薛怀安都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半点差错。
    当今圣上的脾气,朝中大臣都是清楚,他是从铁血之中走出来,从不畏惧流血,随着年纪的增长,皇帝的霸气看似不比当年,但是其喜怒无常的性格却越发的严重,前一天或许还对你颇为看重,但是稍有差池,第二天可能就会被拉进死囚牢。
    薛怀安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祭天大典才刚刚开始,这第一道程序就出现了问题,当玄真道宗声称祭天礼文有误,薛怀安早已经跪倒在地,惊恐道:“圣上,礼文乃是安国公亲手所书,更是微臣看着安国公封入金匣子,绝不会有错……!”
    皇帝面无表情,只是向玄真道宗淡淡地道:“让他继续读下去!”
    “圣上……!”玄真道宗看到那道士惊恐的表情,这头几句就明目张胆地出现皇帝陛下的名讳,后面保不准写了更为放肆的话语,低声道:“圣上,莫不如先请龙目一睹,再请圣上定夺?”
    皇帝摇摇头。
    玄真道宗见皇帝如此,只能转过头,向那道士点了点头,道士心惊胆战,只能继续读下去,先前他的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此时声音里明显带着颤音:“大秦之主瀛元居于帝位,却不似进取,不惜万千将士沙场英魂,刚愎自用,崇迷妖道,修道炼丹,耗损国本,此诚千古之罪也。”读到这里,道士声音已经是虚软,皇帝却陡然厉声道:“给朕大点声音,让所有人都听到。”
    礼台之下,百官已经是惊恐不已,谁也没有想到,本该是一篇祥瑞的祭天礼文,怎地会变成这样大逆不道的文章。
    楚欢此时也是锁紧眉头,薛怀安在礼台之上告知皇帝这是安国公亲手所书,楚欢自然是听不到,他只是看到薛怀安拿着金匣子上台,还以为这篇礼文是薛怀安准备,心中只觉得匪夷所思,薛怀安是个谨小慎微的人,莫说弄出这篇大逆不道的祭天礼文,便是在背后也不敢说皇帝一个“不”字,楚欢第一时间就判断这份礼文绝不是薛怀安所作,薛怀安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他心中的想法,只觉得这份礼文很有可能是被人偷梁换柱,有人要趁这个机会整死薛怀安。
    他与薛怀安共赴西梁,虽然谈不上生死之交,但是也觉得薛怀安并不是一个阴险之辈,此番已经觉着薛怀安十有八九要倒大霉,不由心中惋惜。
    群臣各有心思,但是那道士却依然念道:“瀛元身为帝君,却犯下十大罪孽,上天聆听,其一罪,喜怒无常,不辨忠奸。其二罪,不明是非,擅杀朝臣……!”
    台下群臣越听越惊心。
    本以为这场祭天大典是一场隆重的盛事,但是此时此刻,所有人都知道,盛事已经是不可能,流血牺牲恐怕是在所难免了。
    “第八罪,不问百姓疾苦,奢侈成性,穷凶极恶,百姓民不聊生……!”那道士此时脸上已经是一片苍白,冷汗如雨下。
    皇后秀眉蹙起,丰美娇躯微微颤抖,薛怀安更是趴在地上,只觉得全身不能动弹,头脑一片混乱,反倒是皇帝陛下,淡定如水,轻抚着胡须,倒似乎是在聆听一片华美的文章。
    第六九五章 乱变
    门下省纳言周庭此时终于再也听不下去,从人群之中上前,大声喝道:“住口。”台上的道士刚刚读完十罪,被周庭一声厉喝,顿时惊住,没敢再继续读下去。
    皇帝本来半眯着眼睛,此时终于睁开,拍手笑道:“当真是好文章。”竟是起身来,缓步走到高台边上,俯视台下群臣,周庭此时已经跪伏在地,高声道:“圣上,朝中有奸臣,存谋逆之心,恳请圣上下旨,彻查此事。”
    皇帝背负双手,道:“周纳言,你先起来。”目光在群臣之中移动,终究是落在安国公黄矩的脸上,带着微笑问道:“安国公,这篇大作,是你所作?”
    此言一出,众官又都是一惊。
    虽然大家都觉得在祭天大典之上,忽然出现如此一篇大逆不道的礼文当真是匪夷所思,可是众官又怎能想到,这篇祭天礼文竟然与安国公黄矩有关联。
    诸多大臣都是悚然看向安国公,便是楚欢也是为之一惊。
    众所周知,安国公对皇帝陛下一直以来都是俯首听命,而且深得皇帝陛下的器重。
    大秦外姓国公,只有义国公轩辕平章和安国公黄矩,义国公轩辕一族跟随皇帝打天下,数子葬身沙场,对皇帝陛下可谓是忠义两全,能与轩辕一族相提并论,亦可见皇帝陛下对安国公黄氏一族的隆恩与器重。
    立国之始,皇帝更是将帝国的财政大权交由黄矩打理,此后更是又将静华公主许配给安国公之孙黄庭郎,可说黄氏一族得到的恩遇,在大秦帝国,无人可比。
    谁也想不到,得到皇帝如此隆恩的安国公黄矩,竟然写出如此一片礼文来,哪怕此时皇帝直面安国公,却还是有许多人觉得皇帝一定是搞错了。
    所有人的目光此时都落在安国公的身上。
    安国公却气定神闲,微抬头,望着礼台上的皇帝,轻抚白须,问道:“皇帝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皇帝笑道:“我只知你是商人出身,习惯拔打算盘,想不到还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皇帝过奖了。”安国公叹道:“老夫年事已高,但这篇文章却需要自己亲自写下,为了这篇文章,老夫几天几宿不曾合眼,想必还能登上台面。”
    此时所有人才真正地彻底震惊了,不少官员张着嘴,目瞪口呆。
    皇帝此时还没有动怒,反倒是含笑道:“能在朕的丰功伟绩之中,找到十项罪名,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倒真是难为你了。”
    “丰功伟绩?”安国公笑起来,“建下丰功伟绩的那位瀛元早已经死去,如今站在这台上的,不过是一个昏君而已。”
    旁边立刻有一人暴喝道:“大胆黄矩,竟敢口出大逆不道之言,恳请圣上下旨拿下这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众人看得清楚,这突然跳出来的,乃是吏部尚书林元芳。
    林元芳乃是当朝第一溜须拍马之臣,其人品早就为同僚所不齿,不过这位当初吏部尚书的溜须拍马之词似乎深得皇帝的喜欢,也正因如此,他的官路亨通,平步青云。
    皇帝却没有理会林元芳,只是含笑问道:“昏君?安国公何出此言?”
    楚欢此时在群臣之间看到皇帝那带着笑容的脸,心中却是隐隐觉得这位皇帝的城府当真是极深,换了其他的人,此时只怕早已经暴跳如雷,皇帝陛下此刻还能心平气和面带微笑,这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安国公仰望着皇帝,冷笑道:“是否是昏君,且不说其他,只说此人能在你身边得到宠信,便可窥一斑。”他不屑地瞥了林元芳一眼,“如此溜须拍马之徒,能在六部之中位居部首,便可见你之昏聩。”
    林元芳一怔,他虽然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但毕竟没有人敢当面这样说他,此时安国公在百官面前直指林元芳的人品,林元芳脸上顿时有些发青。
    群臣反倒是对安国公这句话大表赞成。
    皇帝脸上的微笑淡淡散去,终于不再微笑,背负双手,淡漠地看着安国公,道:“朕最大的错误,只是信任了你!”
    “信任?”安国公大笑起来,“瀛元,你可当真有信任过老夫?”双眸生寒,“你这种人,还当真有信任过别人吗?”他缓缓往前走出两步,道:“立国至今,当年追随你南征北讨的部下,有多少葬身在你的手中,你可算过?当年你树立旗号,说要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相信你,跟着你征战沙场,可是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将你拥上皇位之后,你又做了些什么?”
    皇帝淡淡道:“朕一通四海,结束了天下纷争,让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朕让他们安居乐业,难道朕错了?”
    “安居乐业?”安国公放肆大笑起来,“瀛元,你日夜跟着这帮道士鬼混,可曾睁开眼睛看一看这天下?什么安居乐业?东南天门道动乱,西北更是刚刚经历一场浩劫,大秦各道,流民作乱,天灾人祸,粮食欠收,百姓卖儿卖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就是你说的安居乐业?”
    皇帝斜眼瞥着安国公,淡淡道:“朕将国事交给你,钱粮大权更是放在你的手中,你却将朕的江山祸害成这个样子,如果朕有错,也只能说朕识人不明,用人不善。”
    安国公道:“中原一统,正是休养生息之时,想要恢复中原王朝的盛世气象,那需要几代明君的奋发图强,可是你却将无数人的心血半途而废,沉迷修道,更是兴建这无数血泪筑成的通天殿,百官便是再有能耐,遇上你这等昏君,又能如何?”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从阳一直冷眼旁观,此时终于道:“安国公,休要再胡言乱语,你老迈犯糊涂,还不速速向圣上请罪!”
    与众多官员一样,徐从阳知道安国公今日是闯了大祸。
    他与安国公虽然称不上交情,但是毕竟也没有太深的仇怨,见到往日对皇帝俯首听命的安国公今日竟然在这种场合大放厥词,徐从阳还真搞不清这老家伙是不是发了神经,只是安国公今日的许多话,虽然大逆不道,但是在群臣的内心深处,还真是不假,甚至有些人觉得安国公是大义进谏,拼了性命在骂醒皇帝陛下。
    安国公摇摇头,道:“徐大学士,你也是目光不浅之辈,我大秦江山如今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你难道还看不清楚?”他冷眼望着皇帝,淡淡道:“难道满朝文武大臣,要眼睁睁地看着我大秦江山就此毁于一旦?难道昏君误国,却无一人敢出来说话?”
    皇帝嘴角再次浮起一丝笑意,问道:“却不知安国公何时变成了一个心忧社稷的忠臣,朕一直以为,你对黄金白银的爱好,远胜过对江山社稷。”
    “不错,老夫是爱金银,但是老夫更期盼天下太平。”安国公慷然道:“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夫便是家财千万贯又有何用?”
    皇帝哈哈笑道:“众爱卿都看到了,原来我大秦安国公,竟然是如此大义之人?”龙目陡寒,“黄矩,你说朕是昏君,却不知你心里的明君又是何人?莫非是你自己,还是另有他人?”说话间,眼光已经瞥过距离安国公不远的三皇子汉王瀛平。
    瀛平的神色此时很不好看。
    他本来美丰仪,玉树临风,气质高贵,脸上总是带着浅浅的微笑,可是此时他脸上那标志性的微笑已经消失。
    他的脸色甚至有些苍白。
    他的皮肤本来很白,但是现在却是一种不健康的苍白,那双清册明亮的眼眸子之中,带着三分惊讶三分骇然四分疑惑。
    安国公是他的人,可是他却似乎根本不知道安国公今日会上演这么一出。
    当皇帝的眼角余光瞥过他时,瀛平两只手竟是情不自禁微微一弹,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险境,满朝上下,谁不知道安国公与他汉王走的极近,又有谁不知道安国公是汉王党中的顶梁柱,安国公今日做出这逆天之举,他汉王自然无法洗清牵连。
    汉王知道皇帝陛下的心狠手辣,此时皇帝虽然看起来气定神闲,但是当他盛怒之时,转眼就会血流成河。
    “不破不立,没了昏君,自然就会有明君。”安国公冷笑道:“瀛元,你若是还顾念这万里江山,你若还念及天下苍生,就该立刻退位,向天下苍生恳求宽恕。”


新书推荐: 同行人(群像) 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 游离(渣女守则)bg nph 圣提亚同学会系列(简体版) 有产业的人 毕业季 你如繁星降临 孤独与深思 布登勃洛克一家 武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