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如此,你也得注意安全。”周玥将饭碗放下,有些生气刘信启的满不在乎。
“好好好,我肯定注意安全。”刘信启同样将碗筷放下,上前搂住周玥。
这种有人牵挂的感觉非常好。
想来那些出征的将士,家里都会有人这么牵挂他们吧。所以,此次南下,与南赵能不起冲突尽量还是别起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与异族作战可以依靠先进的武器碾压,不用在意异族的死伤。
南赵不同,都是汉人,都是一个民族,不论敌我双方,谁家死一个都是汉民族的损失。
不过,这都是理想状态,南赵若是真的犯浑,刘信启也不会心慈手软。就好像出门溜孩子,广场上都是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那肯定不能忍、不允许。
在家里和周玥温存了一天,刘信启牵挂着河南的战局,不敢再做耽搁。
二月二十八日,走在后面的船队到达了蓬莱港,停靠补给,刘信启则登上了泰山号,先行一步。
……
叶川到达杭州外海已经有半个月了,这半个月里,凡是从杭州湾出来的赵国船只,只要不是跟兴汉盟做生意的都会被抢,连人带船的抢走,二十五日已经派人押送了一波俘虏船只北上,送回登州。
前两天,听到赵国聚集了五十万兵力前往黄河沿线之时,叶川就知道自己闯祸了。
虽然不清楚南赵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坚决的反汉,可叶川自己清楚,自己率领第二船队堵钱塘江出海口和长江出海口必然是促成此事的因素之一。
“赵南来了,要见你。”手下过来汇报。
心里正烦闷的叶川,刚好也想了解一些陆上南赵朝廷的现状,赶紧将赵南请进了船长室。
“我这次来事请你帮忙的。”赵南进门之后,直接开门见山。
“我们兄弟之间,还客套什么,要不是你一直给我情报,我也做不到完全封锁两条大江的出海口。”叶川请赵南坐下。
“正是这件事。因为你封锁两江入海口,让南赵朝廷投鼠忌器,将杭州所有的兴汉盟贸易点全封了,要不是我们的人跑的快,估计都会被抓进监狱去。”赵南回道。
叶川有些尴尬,自己想用火炮轰开南赵的贸易,可没想到弄巧成拙,南赵毕竟不是高丽或倭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目前南赵还有六七千万人口,根本不担心叶川在外海的讹诈,一直都没有对叶川做出回应,反而给兴汉盟和赵南制造了极大的麻烦。
“兄弟我连累你了,你今天有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到,必将赴汤蹈火。”叶川拍胸脯保证。
“盟主传信给我,要求我刺杀南赵皇帝宋构,可是因为前期南赵朝廷的封锁打压,我在杭州的情报网被压缩的厉害,好多熟面孔也不敢再用,所以过来和你借一些战士。”赵南请求道。
“借战士…,真是盟主的命令?”叶川不敢相信,盟主不是一直秉持堂正之道么,怎么可能会做出刺杀敌国首脑的事情。
这几年,叶川一直在外跑船,并不知道,兴汉盟刺杀敌国首脑的事情已经做过一次了。
伪齐就是牺牲品。
“给你看看。”赵南将命令条递给叶川。
条子上确实有刘信启的私印和军机院、总参谋部的印章。
说明这是一条军事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
怪不得赵南会过来向自己借人:“没问题,你需要多少人手,我这就调给你,保证都是好手。”
“我需要一百懂杭州话的普通人,帮我探查消息,还需要十名提醒稍正常的战士,作为执行队。除了人手,最好能给我一些手榴弹和炸药。”
“火枪要不要?”赵南问道。
“火枪我有,可以三百步外精准射杀的狙击步枪。”赵南回道。
兴汉盟产的狙击步枪,主要创意和设计来自于邵真,枪管比普通步枪长一半,粗一倍,整体重量超过兴汉一式燧发枪三倍,枪管内有四条膛线,紧密旋转,可承受三倍标准发射药装药,特别设计的圆锥形弹头,可以保证在三百步内,误差不超过六分(两厘米)。
“行,我今天就把人手给你凑齐。手榴弹我给你准备一百个,火药准备一担。”赵南说完就让手下去准备。
跑海的人,大多都会一些沿海的方言,而兴汉盟海军的发展,离不开从江南招募水手。
这些水手进入兴汉盟舰队之后,大多数最终都会选择宣誓加入了兴汉盟。
第一舰队来往登州和江南,招募到人手之后,会分一些给另外三支舰队,所以叶川的第二舰队中也有一部分杭州本地人,凑出一百个会说杭州话的将士不难。
至于十个身材普通的战士,有些战士在受法之前,身高可能也就五尺,受法之后增加六七寸,也就算是普通人中的高个,并不是很夸张。
“你准备一些普通衣物,将士们没有杭州本地百姓常穿的衣服。”叶川提醒道。
海军将士在役期间有作战服、作训服和常服,回家也是没有补丁的便服,而杭州普通老百姓,衣服上没有补丁的人太少了。
“早就准备好了,知道你们海军富裕。”赵南揶揄道。
“你自己不也是海军出身。”叶川反驳。
很快赵南需要的人手就从各个船只上聚集到了旗舰华山号上。
赵南给这些人简单训诫了一番话,告知今后的十天,他们都归自己之后,并且让叶川配合确认了这个命令,随后就让叶川派船将自己和这一百一十个将士送上了岸。
船只靠岸的地方是一处野港,靠岸的时候,港口只有一个接应的人在等候。
“跟着我的人,先分散潜回杭州。”
“是!”
出了港口,外边都是废弃的树林,盐碱地不适合种地,一般没有人来这边。
赵南提前安排了人在这里等候,一行人换上早就准备好的衣服,然后分成十几队,先后混进了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