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尽管江淮千里,蓬蒿满路,鸡犬无声,秦淮河却似另成一个世界。随着天气渐暖,两岸河房,越发住满了消夏的豪客。
    端午将近,赏心乐事是看灯船——江上赛龙船。秦淮河太狭,无法容纳龙船,变个花样,装点灯船,成为一条“烛龙”。从五月初一开始,只要是不下雨的日子,秦淮河夜夜人山人海,“看灯兼看看灯人”,虽非“嘘气成云,挥汗成雨”,而脂香粉腻,急管繁弦,处处可闻。这几天,哪怕穷家小户,也得节衣缩食,凑出一笔钱来,雇条小船到秦淮河上去走一遭,方算了却一件大事。
    “香君,”侯方域也忍不住了,“你总说在河房凭栏看灯船,也是一样。其实不一样!俗客登门,不能不勉强应酬,想避尘嚣,反不得安逸。不如小舟徜徉,随遇而安。你看如何?”
    他想出游的话,说了已不止一次,香君不忍再拂他的意,便整顿食盒,带着侍儿青青,陪侯方域下船,悄悄往西驶去。
    天一黑,灯船一条接一条而来。灯皆五色,船分三等,最威风的是王侯勋戚家的,船大灯密,都是几代传下来的五色角灯。鲜衣豪奴敲击着大锣大鼓,真正是声容并茂。
    第二等悬的是五色纱灯,打的是“粗十番”,这是些富商大贾、衙门书办的灯船。再有一等只悬纸灯,不过云锣小鼓,细打十番,虽觉寒酸,却也文雅,船中举杯拈须的,都是翰林部院的老先生。侯方域要避的,就是这一等的灯船,怕撞着了那些年伯世交,平添许多无谓的应酬。
    “你看!”香君忽然指着一处河房说。
    侯方域目力不佳,遥遥望去,不觉有何异状,因而问道:“看什么?”
    “看丁家河房的那盏灯笼。”
    一盏白纸方灯笼上,影影绰绰有字,侯方域却辨不清楚,等船行得近了,才看出是这样八个字:“复社会文,闲人免进”。
    “好啊!”侯方域很高兴地说,“必是定生在此。快快停船!”
    “我不去吧?”
    “为何?”
    “你不见‘闲人免进’的字样?”香君笑着指灯笼。
    “扯淡!”侯方域拉着她的手说,“这是为俗客而言,你无须理它。”
    相携上了水边石级,入河房一看,果然是“四公子”魁首,字定生的陈贞慧,还有一个是吴次尾。
    “妙,妙!正觉得对饮寂寞,想不到你不速而至。”陈定生发现他身后的丽影,越发有兴,“香君也来了!今日一会,更觉生色。”
    于是香君盈盈下拜,分别见了礼起身,笑着对“她娘的旧欢”说:“怎的好些日子不来?我娘在骂你。”
    陈定生笑笑不答。吴次尾倒想起一件事来了,“香君,我一直不曾留意,”他指着陈定生问,“你管他叫什么?”
    “吴相公,你说呢?”
    “叫陈相公?”
    “那不是生分了?”香君笑道,“自然是叫干爷。”
    “这一说,朝宗对定生也该改称呼了?”朝宗是侯方域的号。
    “怎么改?”侯方域说,“莫非我也叫干爷?”
    “不错!”
    陈定生抹一抹鼻子,讨侯方域的便宜:“岂敢!”
    侯方域和香君都失笑了。笑停了叙话,才知道作为秦淮清客的丁继之,自己帮着人家做灯船会去了,却留下一桌酒筵,一名奚童,但有客来,随意留坐。陈定生和吴次尾“鹊巢鸠占”,特意悬出那盏灯笼,谢绝俗客,与侯方域的推测,恰好相符。
    “夜阑更深,灯船也过尽了。”侯方域提议,“我们倒不妨或诗或赋,小试文思,也不枉了‘会文’这个名目。”
    “使得。”陈吴二人,同声答应。
    “且想个题目。”
    “澧州土贼勾结李自成,攻陷常德。常德生齿百万,积粟支十年,富强甲于湖南。自此一失,辰州、岳州诸府,相继沦陷。”吴次尾感慨地说,“端阳节近,我们仿庾子山的笔意,做篇双关的《哀湘赋》吧!”
    “唉,不提也罢。”陈定生痛心疾首地说,“不如联句,聊遣今宵。”
    “联句好!”侯方域也不愿提败兴之事,“即景铺叙,宜乎五言排律。我三人谁起谁结?”
    “自然让定生兄。”
    “慢,慢!”香君接着吴次尾的话问,“三位相公联句,难道我陪着打盹?”
    “自然有借重你的地方。”吴次尾唤他带来的书童,“取卷袋来。”
    为了兴到行吟,吴次尾的书童,随身带着一个卷袋,里面装着湖州的笔,徽州的墨,一方小小的端砚,还有一束来自蜀中的五色薛涛笺,此时一起都取了来放在桌上。
    “香君,”吴次尾指着笔砚说,“奉烦做个‘誊录生’。”
    “好极!”陈定生拊掌说道,“将来就用香君的这笔簪花小楷‘发刻’,倒也是一件韵事。”
    “言之有理。”吴次尾催促着说,“你起句吧!”
    于是陈定生喝了口酒,略一构思,朗然吟道:“赏节秦淮榭,论心剧孟家。”
    “该你接。”
    “好!”吴次尾应声而吟,“黄开金裹叶,红绽火烧花。”
    “用家韵让你捡个便宜,现成的榴花的典。”侯方域等香君把那四句诗录完,才接着吟道:“蒲剑何须试?葵心未肯差。”
    “这差字也押得好!向日葵花,拳拳忠爱。”陈定生笑道,“我只好堆砌了。辟兵逢彩缕,却鬼得丹砂。”
    “我亦依然。”吴次尾接的是,“蜃市楼缥缈,虹桥洞曲斜。”
    “灯疑羲氏驭,舟是豢龙拏。”
    “这不行!”香君提出抗议,“我的笔不及你们的口快!”
    于是陈定生停了下来,等侯方域指点着香君录完,才接着又吟:“星宿才离海,玻璃更炼娲。”
    “光流银汉水,影动赤城霞。”
    “丽句!”侯方域赞一声,听得河房外管弦嘈杂,便皱着眉吟,“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
    陈定生也跟着写眼前风光:“龟年喧笛管,中散闹筝琶。”
    “写了声,该写色了!”吴次尾昂首高吟,“系缆千条锦,连窗万眼纱!”
    陈定生和侯方域,不约而同地击案称赏。因为上句用的是隋炀帝以锦缆系龙船的典故,下句出于范成大的诗:“万窗花眼密”。照他的自注:“万眼灯,以碎罗红白相间砌成,工夫妙天下,多至万眼”。恰符此时所见。
    “这才是善于用典。珠玉在前,我只好白描了。”侯方域念道,“楸枰停斗子,瓷注屡呼茶。”
    “你写了侧面,我得写正面。”陈定生指着刚驶过来的一条大锣大鼓的灯船,高声吟道,“焰比焚椒烈,声同对垒哗。”
    “这个哗字押得好。”侯方域说,“次尾,你不妨从容构思,再出警句,好让香君来得及写。”
    吴次尾点点头,走到临河的地方,凭栏环视,只见灯影水光,闪烁万变,照映的尽是珠围翠绕的娇娃,心里在想,只怕秦淮名妓,都在河上了。
    这样一转念间,得了两句诗,转身笑吟吟地说道:“看我这一韵如何?电雷争此夜,珠翠剩谁家?”
    “愈出愈奇,真是好句。”侯方域看了看诗笺说,“十四韵了,做个收束吧!萤照无人苑,乌啼有树衙。”
    “这是曲终人散的光景,转得好。等我好好想一想!”陈定生负手沉吟,口中念念有词了好半天,突然转身对吴次尾说:“天然凑拍,我押个‘沙’字,补足你‘哀湘’之意。”接着便念:“凭栏人散后,作赋吊长沙。”
    “结得好,结得好!还是我干爷才气大。”香君转脸问侯方域,“‘吊长沙’可算双关?一是吊贾谊,一是吊长沙沦陷。”
    “说得一点不错。”
    “可人,可人!”吴次尾拊掌称快,“有锦心,就有绣口。这十六韵诗,也尽拿得出去,就烦香君再写一遍,明日拿到蔡益所书坊去发刻。”
    “也还须作个小序。这非朝宗的大笔——”
    陈定生的话不曾完,突然听得一阵喧嚷,都回头看时,河房外人影幢幢,似有争执——果然是争执,有人不顾“复社会文,闲人免进”的警告,非要上来不可。丁家的童儿阻挡不住,到底让那人闯了进来,是杨文骢。
    “侯兄,找得我好苦!亏得有这盏灯笼指点。啊,啊,陈、吴二公也在这里,还有香君!”
    虽有“却奁”一段不愉快的事,毕竟不曾有什么深仇大恨,于是香君首先站起来招呼:“杨老爷,请坐!”
    “杨兄,”侯方域也说,“请坐了说话。如何是找得我苦?有何见教?”
    “如今有件大事,非侯兄从中斡旋不可。”杨文骢说,“左宁南领兵东下,要抢南京。本兵熊明遇,束手无策,特地托小弟来向足下求援。”
    “这就奇了!一介书生,何德何能,得退此骄兵悍将?”
    “左宁南不是与尊翁有旧吗?”
    “这话不错。”
    “‘不错’就不错了!”杨文骢欣慰地说,“若得尊翁发一手谕,左宁南一定俯首听命。不知足下主意如何?”
    “这样的好事,怎肯不做?只是家父罢政闲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而且往返三千里之遥,何以解眼前之危?”
    “足下素称豪侠,当此危急之时,何忍坐视?何不代写一函,且救目前。事贵从权,改日禀明尊翁,想来必蒙体谅。”
    侯方域一时答应不下,看着陈、吴二人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陈贞慧指着杨文骢说:“龙友的话不错,‘事贵从权’。”
    “我看,还须从长计议。”吴次尾不信杨文骢的话——怕他别有用心,而且也不以为侯方域用他父亲侯恂出名的一封信,就能退得了宁南侯左良玉的兵,所以这样说道:“此事有把握,可以做;若无把握,岂不自误?朝宗,你回去好生斟酌。事虽紧急,也不争此一夜的工夫。”


新书推荐: 大龄傻女:农家姑娘不愁嫁 银河护卫传说 都市之透视医圣 一刹那便是永劫 开局揭皇榜,我爹竟是朱元璋 我一直在挂机 退婚后我被皇叔娇养了 修仙挂机中 成人路 失控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