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1)

    太子已经在想要怎么教,听着宝贝疙瘩又急又气的声音,怕把小家伙气出好歹,赶紧保证只此一次,下次绝不再犯。
    今天是他的错,明天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找。
    胤祈还是气鼓鼓的模样,听到哥哥认错,板着小脸强调道,你说的,不许再打扰我学骑马。
    二哥说话算数,不光自己不打扰,还不让你四哥去打扰,绝对靠谱。太子爷郑重其事的保证,要是他这边没事儿了,明天老四又在这个时候把人喊走,那完了,杀了他他也哄不好。
    胤祈气呼呼的别过头,他已经到了毓庆宫,这时候回去也不太好,再想骑马也只能等到明天,好啦好啦,原谅你了,所以二哥让我过来有事吗?
    自然是有的。太子爷叹了口气,他就是觉得小家伙以前在校场也只是在旁边看,所以才挑了这个时间,谁能想到他们小祖宗这次不旁观了。
    操碎了心的兄长大人让宝贝蛋坐好,问了他上午在上书房过的怎么样,听到小家伙的回答后,嘴角微抽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毕竟这两年教这小家伙的不只他们家汗阿玛,还有他和老四。
    所以不是胤祈学不会,而是他们不会教?
    嗯行吧
    太子殿下的拳拳爱子之心直接碎成了渣渣,艰难的收拾好心情,回想张英讲课的风格,神情复杂的表示他大概学不会老爷子一句话能延伸出十个小故事的神奇画风。
    他以为只有两三岁的小娃娃才会喜欢那样的风格,长大一点就会嫌张英太啰嗦,没想到他们家竟然还真有喜欢这种风格的兄弟。
    是他们的不对,不知道小家伙更喜欢和慢条斯理的老爷子相处,可他们家从上到下基本上都是急性子,也没法给这小祖宗进行快乐教育。
    知错就改,他以后尽量慢着来总行了吧。
    胤祈别别扭扭的转回来,背着手矜持的问道,所以太子哥哥究竟有什么事情?
    连太子哥哥这个久违的称呼都出来了,可见已经不生气了。
    太子殿下在旁边坐下,看着晃着脚丫子的小家伙,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教案,从他们满人的起家开始给小祖宗讲课,有句老话说的好,学历史能让人变聪明,上书房的师傅会讲古时候的帝王将相,只是为了自身安全,他们也只敢讲古,丝毫不敢触及本朝的各种事情。
    这个时候,就该万能的太子殿下脚踏七彩祥云闪亮登场。
    胤祈以为太子哥哥喊他过来是为了什么大事,晕晕乎乎听他说了半天,好奇心很快消失殆尽。
    这些事情他知道,努尔哈赤皇太极,玛法顺治阿玛康熙,甚至连四哥雍正和侄子乾隆侄孙嘉庆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太子哥哥不用和他说这些。
    太子敲敲桌子,让走神的小家伙集中注意,好好听,除了你,二哥对别人可没这么有耐心。
    从头开始讲容易把关系捋顺,先把他们自个儿家的人际往来弄清楚,再慢慢接触朝中的汉人官员,至于那些在京城的蒙古王公,这个暂时可以放在一边,京城不是草原,蒙古人不敢在这里放肆。
    把人际关系捋清楚,上朝站班的时候就不紧张了。
    汗阿玛前两天刚因为他让索额图去统计过早生子的危害骂了他一顿,他骂任他骂,能听得进劝就是好事,再加上老五那跳脱性子,之后的阿哥们晚两年上朝站班的时间可能要推迟。
    也不用推太迟,能推到十四五岁他就满意了,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总比十一二岁的小孩儿让人放心。
    胤祈听着哥哥说他长大后要做的各种事情,蔫蔫儿的想要退缩,我可以不上朝吗?
    现在想想,当个单纯的系统也没什么不好,比如他们家前辈统就不用担心以后的事情,人家平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躯体的限制,住在虚拟世界潇洒快活的不要不要的,哪像他,竟然有那么多事情要发愁。
    上朝不应该是大人干的事情吗,为什么要为难小孩子,汗阿玛这是雇佣童工,放到太子哥哥待过的那个时代肯定要被谴责,真是太过分了。
    太子爷摁住想逃跑的小家伙,眯眯眼露出不容拒绝的笑容,你是阿哥,是皇贵妃的儿子,甚至将来佟佳氏一族都要在你的庇护下开枝散叶,你若是不能在朝堂上立足,可想过他们的心情?
    继续学就继续学,干嘛这么吓唬人?胤祈委委屈屈的坐回去,显然被太子的话吓的不轻。
    他又没有说自己不干活,不就是上朝吗,就不信有人敢在朝堂上和他过不去,如果真的有人敢那么做,他回头喊一声,能招呼来一群兄弟帮他报仇。
    他不会干活儿,难道还不会抱大腿吗?
    *
    夏日炎炎,天气热起来不久,康熙就带着一家老小去畅春园避暑了,胤祈今年没机会和之前一样玩,一天三晌要学什么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准噶尔那边,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抵达京城,噶尔丹已死,如今的准噶尔汗国没有汗王,策妄阿拉布坦想直接继位不假,但是准噶尔部之前和朝廷闹的那么僵,他就是再着急,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摸老虎屁股。
    没有朝廷的册封,即便准噶尔一直没有汗王,他也不能继位。
    康熙非常清楚策妄阿拉布坦的小心思,但是他恨极了噶尔丹勾结俄罗斯和西藏将周边的情况搞混,知道策妄阿拉布坦做梦都想当准噶尔汗王,就是拖着不肯册封。
    皇帝陛下的小心眼从来都摆在明面上,连坐也连坐的理直气壮,准噶尔部这些年给大清找了多少麻烦,只挨一顿打就想一笔勾销,世上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打发了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臣之后,朝廷又下令在现有的几个将军之外增置北海将军、罗荒野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只要准噶尔部有异动,朝廷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乌里雅苏台将军驻乌里雅苏台城,统领喀尔喀蒙古的各部兵力,北海将军驻扎在贝加尔湖不远处的乌兰乌德,贝加尔湖古称北海,所以设北海将军府,而剩下的罗荒野,则是中原人对荒凉的西伯利亚的称呼。
    大清和俄罗斯谈判之后就开始和噶尔丹打仗,打完噶尔丹又头疼西藏的事情,噶尔丹身边有五世达赖的弟子,康熙从那人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去世时气的脸色发白,当即下令给西藏现在的第巴桑结嘉措,若再敢欺瞒朝廷,接下来进入西藏就不只是命令,而是朝廷的大军。
    桑结嘉措意识到事情不能再瞒下去,只好将他提前寻到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立为六世达赖。
    西藏那边不只有达赖喇嘛,还有和硕特汗国的拉藏汗,两方势力争夺权柄许多年,和硕特部对桑结嘉措选出的转世灵童非常不满,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主持了仓央嘉措的坐床典礼之后,双方冲突愈发严重。
    康熙暂时没空对西藏那边下手,他只关注达赖喇嘛的人选,西藏内部斗的越厉害越好,等双方两败俱伤,他才好从中得利。
    打了西藏那边一棒子之后,这才有功夫看向他的大臣们谈判得来的土地,那么大一片地盘,不好好经营老祖宗都能气活过来。
    贝加尔湖盛产各种鱼,周边住的大多是渔民,等朝廷在那里建个大渔场,再把路修到乌兰乌德,到时候他们在京城也能吃到贝加尔湖养出来的大鱼。
    至于罗荒野也不知道那地方要来有什么用,先设上将军府守着再说。
    畅春园内凉爽舒适,康熙难得不在傍晚才去检查儿子的功课,趁天儿不算热,带上几个南书房大臣溜达溜达就溜达到阿哥们练习骑射的校场,随行的还有太子和三阿哥四阿哥。
    直郡王不在畅春园,他被派去丰台大营跟带兵经验丰富的将领们学习去了。
    嗯,学习是假,磨磨他的性子是真。
    所有阿哥之中,五阿哥的弓格外引人注意,别人的弓是拿着射箭,他的弓要用脚蹬,没办法,十力弓对现在的他来说太大,想拉弓只有手脚并用一个法子。
    除了老五这个独立特行的家伙之外,其他阿哥就正常多了,一个个的拿着弓箭射靶子,同样是射箭,胤祺的弓大的过分,胤祈的弓小的过分,小家伙深谙他们家四哥脱靶的真传,搭弓射箭动作极其标准,箭头就是不往靶子上去。
    他们自己射箭练习怎么丢人都没事儿,观光团过来参观的时候坚决不能让人看见,胤祈看到浩浩荡荡朝这边过来的人,将他的箭收起来,单单只在那儿拉弓。
    只要他动作足够标准,别人就不知道他射不中靶子。
    太子爷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们家老四一眼,被瞪回来也不生气,只是笑眯眯转头看向活力满满的弟弟们,等他们长大,又是一波帮他干活的帮手啊。
    康熙对儿子们的表现很是满意,无视了老五那个比老大还能折腾的臭小子,一边点头一边说,朕的这些儿子们,天分暂且不提,至少都是肯努力的。
    皇帝开口,南书房大臣自然要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能混到上书房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清楚怎么说让皇帝高兴,阿哥们天资聪颖,将来都是大清栋梁。
    一通彩虹屁下来,成功把皇帝拍的浑身舒畅。
    康熙兴致上来,从五阿哥开始挨个儿点评他的儿子,老五虽然出格了些,但是小小年纪就拉十力弓,恰恰说明他的厉害,说完这个说那个,轮到只拿着弓箭拉弓的胤祈时,皇帝陛下沉默了一瞬,不着痕迹的将人跳过去,继续点评胤禟胤俄的表现。
    太子忍笑忍的辛苦,他们家汗阿玛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校场上最难以言喻的不是胤祺,而是刚开骑射课没多久的胤祈,小家伙脑袋瓜里不知道装的都是什么,随时随地都能让人乐呵起来。
    胤禛低声叹了口气,挪着脚步离太子远些,害怕自己被这家伙的不着调传染到。
    康熙点评完儿子之后,看着老五踩着的十力弓,想起还没有完全平定的准噶尔以及闹的正欢的西藏,心道这小子现在多练练也不吃亏,一个他,一个老大,今后都要送出去打仗,自己有本事,上战场才更能让人放心。
    大清幅员辽阔,中原地区人多,边疆却人迹罕至,如果打下来的地盘一直在那儿放着不管,打和不打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汗阿玛,儿子倒是有个主意,罗荒野那边杳无人烟,不如多给那边派些兵,让他们带上家眷,在驻地屯田建房,这样要不了多少年,人口就能繁衍起来。胤祉摇头晃脑的说着,他前些天正式开始接触朝政,朝廷新设置三个将军府动静不小,他特意研究过北边的情况。
    东北那边是他们满人的发祥地,那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但是在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留在老家的人就少了,那边也不像中原这边繁荣,分了三个将军府来管辖,将军府的将军民政军政财政一把抓,什么事情都能管。
    人少不是问题,中原人多啊,从中原分过去一部分人口过去,慢慢的不就繁荣起来了吗?
    康熙笑着摇了摇头,罗荒野苦寒,中原百姓谁愿意去那边,再说了,你知道朝廷问什么要在盛京吉林等地设置柳条边吗?
    为了不让朝鲜人到咱们的地盘挖人参打猎?胤祉不甚确定的回答道,柳条边在盛京存在几十年了,从太宗皇太极的时候就开始修,他们家汗阿玛也不断的往北修。
    所谓柳条边,就是在用土堆起来的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上面每隔五尺插三株柳条,柳条粗四寸,所有的柳条之间用绳子连起来,称之为插柳结绳,然后再在外面兼挖出倒梯形的壕沟,放在一起才是柳条边,因为那边修的跟城墙似的,所以又被称为盛京边墙。
    三阿哥只知道以前朝鲜人经常到东北的林子里挖人参打山货,拿了当地居民种的或者养的东西也不撒手,到他们手里就是他们的,经常和当地的百姓发生冲突,太宗不胜其扰,便下令修建柳条边将朝鲜人隔绝在外面。
    杀也杀不尽,打又实在麻烦,把狗关在外面任他们狂吠便是。
    康熙听了老三的回答,没有说是对是错,目光转到旁边的老四身上,胤禛觉得呢?
    还有防止外敌入侵的作用,柳条边的柳树生长茂盛,不管是蒙古人还是罗刹人,亦或是其他部落的人,想越过柳条边进入盛京都不容易。胤禛上前一步,中规中矩的回答问题。
    蒙古骑兵和哥萨克骑兵都要用马,把马挡在外面,只有人过来成不了气候。
    太子殿下点点头,其实柳条边最初还有个用处,就是防止关内人胡乱跑去开荒,盛京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太宗当年防的不只有朝鲜人,还有关内的汉人。
    前朝末年生灵涂炭,百姓在中原活不下去,许多人拖家带口的去东北垦荒,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前路茫茫,但是留在故乡只有一个死,为了活命,他们什么都能做。
    不过后来这条禁令就撤了,柳条边主要防的是骑兵,战马没本事越过那么高的障碍,人靠两条腿总能想办法过去,怎么防都防不住,朝廷又不能时刻派兵守着,后来就索性不管了。
    迁到东北垦荒的汉人百姓踏实种地,给他们老家那些以渔猎为生的原住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且他们还按时交税,只要能过安稳日子就不会想着搞事,朝廷看他们听话,也就直接在当地给他们登记造册入户籍了。
    要说种地,还是中原人更厉害。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往上数三辈,大家伙儿都是种地的,种地的基因深入骨子里,只要有土,他们种花家的兔子就能种出胡萝卜。
    其实他当年听到这话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家往上数三辈,还真没几个会种地的。
    近年来中原安稳,朝廷也知道人少的地方不好发展,下了很大功夫想让中原的百姓迁到东北,但是东北有山有水有林子,中原的农田也不错,百姓念旧,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千里迢迢跑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头开始。
    现在不是朝廷不想移民实边,而是中原的百姓不愿意过去,不光中原的百姓不愿意过去,边疆的百姓还想着办法要迁到这边来。
    强迫百姓移民到边疆容易激起民怨,人数少了没多大用处,人数多了百姓不愿意,当然,如果他们家汗阿玛下令必须让某地百姓移民,他们再不愿意也必须得离开原籍。
    只看他们家汗阿玛如何打算。
    康熙只问了老三老四问题,却没有要回答的意思,他出来的时间不短了,待会儿小阿哥们下课一窝蜂冲过来实在让人头疼,他得赶在他们下课之前离开。
    皇帝带着南书房大臣们离开,太子和三阿哥四阿哥却没急着走,老三觉得他的主意没问题,想不出来他们家汗阿玛为什么那般反应,于是转身找太子讨教,二哥,移民实边有问题吗?
    没问题,就是罗荒野太远,让百姓迁过去不安全,汗阿玛的意思应该是让八旗子弟在那边站稳脚跟,然后再想办法迁移百姓过去。太子笑呵呵的安慰学习独立思考的三阿哥,谁说喜欢读书就只能编书办报,等老三的知识储备量上来,将来能干的事儿多着呢。


新书推荐: 永恒仙域赵云 小奶龙捡了个漂亮姐姐 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 我的狐仙大人 不能倒,A起来 揣着反派的崽跑路 亡国后又成宠妃 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 龙香拨 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