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书堂 > 综合其它 > 锦衣 > 第758章 竖子不足与谋

第758章 竖子不足与谋

    王文君不依不饶。
    在人选方面,对于像王文君这样的大臣而言,这是底线。
    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甚至愿意接纳新政。
    因为新政对于他们而言,是有好处的。
    慢慢尝到了新政的好处之后,他们是积极的新政推动者。
    可是支持新政,是因为自己能分一杯羹。
    可若是让武臣来担负封疆大吏,甚至节制无数巡抚、布政使、知府、知县,后果就变得可怕了。
    这就意味着,将来内阁大学士、尚书,都可让武臣来担任。
    那么,对于王文君这些科举入仕的大臣而言,就真的连最后一道保障也已失去。
    一旦失去,新政推行……还会和自己有关系吗?
    自己又如何能确保在新政之中,获得好处?或者说,吃下最大的那一块大饼?
    一切的问题,都源于本身的利益。
    当然,偶尔也会有如孙承宗这般,出卖自己利益的。
    至少在许多文臣看来,孙承宗此举,和叛徒没有任何的分别。
    因为在人心目之中,孙承宗支持新政,不过是选吃饭和选喝粥的区别,至少是大家坐下一起来吃,孙公喜欢吃饭,咱们还能说什么,虽然可能大家口味不一样,但是孙公乃是内阁大学士,胳膊扭不过大腿,因而大家捏着鼻子,跟着孙公一起吃就是了。
    可孙承宗推举张静一,却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格局了。
    现在已不是吃米饭还是喝稀粥的问题了,而是要将原本坐在桌上的人,直接轰下去。
    连一碗饭都不给吃?
    这就完全无法容忍了。
    很多时候,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任免,或者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祭祀问题,可延伸出来的,却是整个大明体制的担忧,涉及到的乃是千千万万人的饭碗问题。
    王文君慷慨激昂地道:“孙公,事不可为,此议就此作罢吧。”
    孙承宗自然知道王文君一番言辞的深意。
    王文君希望他主动退步。
    其实孙承宗又何尝不知道,此事关系重大,涉及到的阻力更是无法想象。
    可……但凡文臣们给力一些,有几分本事,譬如多出一些像胡宗宪、于谦这样的人,他也绝不至于……动这个脑筋。
    实际上呢?满朝文臣……有几个懂军事的?又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可保沿岸数省生民的性命?
    这是国家大事,表面上是在议海防,可实际上呢?却是在议万万百姓们的生死荣辱,在决定他们的未来。
    孙承宗老了,有的人越老越是固执,而有的人,越老……恰又越无所顾忌。他所想的……是不希望在自己临死之前,身居内阁高位,底下却闹出无数百姓颠沛流离,无数生民无依嚎哭。
    于是孙承宗道:“今日任免,牵涉甚大,我等当以国家和苍生为重。”
    王文君反驳道:“正因为高以国家和社稷为重,所以不可开此先例。”
    “谁可胜左都督?”
    “可胜任者,千百人也,历来儒臣掌兵,立大功业者不计其数。”
    “立大功业者,而今安在?”
    “当今庙堂诸公,都可胜任!”
    “是谁?”
    王文君咬咬牙道:“下官饱读诗书,可也。”
    “你?”孙承宗冷笑,这笑里的意味很是明显了。
    王文君知道孙承宗认为他不行,便昂首道:“孙公当初,也不经世事,以博学而闻名,此后出镇辽东,都督辽东军事,那我又有何不可?”
    王文君显得有几分羞愤。
    你孙承宗可以,我为何就不可以?
    而且我一个文臣,名列二品,又是清贵的右都御史,出去外头为督师,其实就已算是轻贱了自己,你孙公这是什么意思?
    孙承宗脸色阴沉,而后沉声道:“呵……既如此……诸公以为如何呢?”
    他看向朝中诸臣。
    群臣见状,彼此交换起眼色来,有人道:“王公若肯屈尊,实乃国家之幸。”
    “我为兵部侍郎,与王公也曾讨论过马政,王公条理清晰,对马政了如指掌,乃是知兵之人,有他出镇,必定能工本巩固海防。”
    “王公可也。”
    一时之间,众人七嘴八舌,竟都是希望王文君去的。
    反正总要有一个人去,张静一这样的武臣是绝不可去的,那么选来选去,王文君确实合适,他是右都御史,也有足够的资格。
    倒是户部尚书李起元突的道:“不可,王文君毕竟没有实际督抚一方,一旦出任,而贼势汹汹,难免乱了阵脚,此次征伐,还需多倚仗的东林军,王公如何能令他们心悦诚服?下官倒是以为,张静一合适,此人有大勇,且谋略过人,有他出镇,沿岸数省,都可高枕无忧。”
    李起元话音刚落,便立马有人道:“李公此言差矣……正因为左都督对东林军影响力巨大,才不可令他出镇,以文治武,乃国家安定之源,一旦破坏,今日是佛郎机之贼,明日便要祸起萧墙了。”
    “祖宗之法,自有其道理,我大明国祚两百五十年,国运绵长,正是因为吸取了唐朝强藩的教训,方有今日……且王公学识过人,必可成功,何须左都督?”
    孙承宗冷哼,随即就站了起来,却是看向黄立极:“黄公意下如何?”
    黄立极皱眉,他闭上眼,心头已经有着计较。其实他清楚,任用王文君,出了问题,就是天大的事,他这个内阁首辅大学士,难辞其咎。
    可若是任用张静一……势必会让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只怕自己也要和孙承宗一般,被人视为眼中钉了。
    于是黄立极道:“老夫看,既然现在两难抉择,不妨这就记录廷议止奏事,送往宫中,恳请陛下圣裁。”
    孙承宗瞪了黄立极一眼,他心里知道,黄立极的老毛病又犯了,怕担事。
    孙承宗一时恼怒,便叹息道:“竖子不足为谋!”
    这一番话,真将这殿中的人,统统都得罪光了。
    可见此时孙承宗的愤怒,到了何等地步。
    群臣亦纷纷怒而视之。
    倒是挨了骂的黄立极,却是唾面自干。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想做一个老好人,却被人放在了最不该放在的位置上。
    可他也有优点,至少他心里是知道,孙承宗才是对的,因而哪怕孙承宗当殿怒骂,他也只当没有听见,并不怨恨。
    于是他看向随来的舍人,使了个眼色。
    这舍人在一旁记录,最后将记录的文牍送到黄立极面前。
    黄立极看过之后,指了指最后一句话道:“孙公这句竖子之论,就不必记录了,送西苑吧。”
    舍人脸一红,忙是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
    廷议结束。
    又躲过了一劫。
    愉快的混过了一天。
    黄立极默默的在心里舒了口气。
    他见孙承宗气咻咻的朝内阁方向疾走,黄立极叫他:“孙公,孙公……”
    孙承宗当然没理他,心情不好呢!
    黄立极便拖着大腹便便的身子,气喘吁吁的赶上去,挥汗如雨,颇有几分斯文扫地的狼狈模样,道:“孙公……何必动怒。”
    孙承宗瞪着他,冷冷道:“国家大事,竟如儿戏,可笑。”
    黄立极叹道:“左都督任督师,实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孙承宗面带怒色:“为何黄公方才不言?”
    黄立极很是理所当然地道:“我若是当殿道出,则群臣必定反弹,到了那时,群情汹汹,孙公难道希望我请辞还乡吗?”
    孙承宗很是鄙视地看着他:“原来国家大事,不及你的乌纱帽。”
    黄立极苦笑道:“我非孙公,我资历不深,又无清名,当初都是九千岁,才将我抬入内阁,天下人都视我为阉党,如今若再说出这样的话,那么人人都要视我为国贼了。”
    孙承宗便道:“那么黎民百姓呢?”
    “问题就在此,我等将今日廷议的争论,送至西苑,陛下圣裁,以陛下的见识,一定认为左都督合适,他对左都督信任有加,最后定然将左都督定为督师!如此,沿岸数省的百姓就可保全了。”
    孙承宗哼了一声道:“好你一个黄立极,你这是要将骂名送到陛下头上。”
    “此等骂名,我承担不起,陛下……”黄立极尴尬地道:“陛下乃雄主,定可力排众议。
    说是说的好听,其实另一层意思是,反正陛下素来没什么好名声,那些文臣们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不愁多添这么一桩。
    难道大家还能逼迫皇帝辞职吗?
    他们有没有问过禁卫、勇士营,还有东林军的刀铳答应不答应?
    孙承宗却板着脸道:“说来说去,不过是你不敢承担恶名!”
    黄立极此时倒是气定神闲了,慢悠悠地道:“对,是老夫承担不起。”
    一脸坦然!
    孙承宗道:“尸位素餐。”
    黄立极抿抿嘴道:“是,就是尸位素餐,为首辅者……就是两边受气的小媳妇,公婆不喜,丈夫也嫌碍眼,可也只能委曲求全,左右挪腾,才可全始全终,如若不然,这大局如何支撑?”
    “你还笑!”
    黄立极竟真的笑了:“又捱过了一日,怎可不喜?”


新书推荐: beta拒绝玛丽苏(np) HP霍格沃茨男生隐秘数据测评表 扶桑(古风灵异) 无行浪子 自找苦吃 吹个口哨来听听 帅哥有难 只爱一点点 女配今天也在洗白 别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