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书堂 > 穿越重生 > 将军好凶猛 > 将军好凶猛 第536节

将军好凶猛 第536节

    由于虏兵从合肥获得大量的补给,又占领合肥这么关键的一座城池,归德军又已降虏,朝廷应该放弃坚守到汛季虏兵就会从淮西北撤的幻想。
    在舒城与庐江之间,以及在庐江之北,双方进行两到三次大的会战,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为此,徐怀不仅需要节制诸路勤王兵马,同时还需要朝堂授权同意,他随时都有从诸路勤王兵马以及牛首山义军之中征募将卒、提拔、任命中高级将吏,对京襄援师及宿卫禁军进行兵将补充的权力。
    真正能充当攻坚主力的京襄援军及宿卫禁军,仅有四万兵马,如果中途没有补充,是没有办法支撑两到三次大规模血腥会战的。
    就像这次强袭河口敌营,是斩获大捷,但总数才万余的牛首山义军伤亡就接近两千,倘若没有新的补充,进行一定的休整,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进行新一轮的激烈作战。
    徐怀还提出对宿卫禁军的编制进行调整,由之前的十厢,压缩六厢,每厢六军战卒,分别有余珙、余整、凌坚、韩文德及陈缙、周述六将统领,余珙作为宿卫禁军第一将,掌握节制权;刘师望不擅统兵作战,留于大帐襄佐军务。
    此外建邺水师残部,除了已经投靠、编入润州守军部分,其余尚有弥宝等残部两千兵卒,徐怀请求将他们直接编入荆州水军,由京襄制司在南蔡、荆州等在征用舟船,加强从长江上游遏制虏兵水师的能力……
    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
    “徐侯乃我朝用兵之大家,排兵布阵水平确实是高,我等想吹毛求疵都难啊……”
    听韩圭详细说过徐怀对接下来的战事设想,高纯年第一个站出来不吝赞誊之辞,朝汪伯潜作揖相询,
    “枢相执掌军机,觉得徐侯所提方略,有什么地方可作增补的?”
    汪伯潜作为枢密使,对淮西战事接下来的安排,理论上应该是他最有话语权。不过,时局败坏到这一地步,即便他没有像杨茂彦那样直接被打入诏狱,但朝野对他的非议,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数的。
    他这时候非要站出来说个“不”字,惹得那些骨头比“墙头草”还软的谏官们纷纷跳出来弹劾他,陛下真能保得住他?
    “微臣眼拙,没有看出有何不妥的地方。”汪伯潜朝绍隆帝揖礼说道。
    绍隆帝额头青筋抽搐了好几下。
    汪伯潜作为枢密使,兵马调动及行军作战方略都在其职权执掌范围之内,在殿议之前他也比其他人更早看到徐怀的奏章。
    甚至周鹤、王番、刘衍等人被召来垂拱殿之前,汪伯潜在殿中就提了一堆意见与担忧,比如单纯的牛首山义军守御秦淮河以西沿江地区能不能抵住虏兵再次登岸就很值得怀疑,比如建邺水师残部就近整编到荆南鄂州水军之中要更好,这时候怎么就都没了?
    “高卿、汪卿都不觉得有不妥之处,”绍隆帝有些不甘心看向刘衍,问道,“刘卿以为如何?”
    徐怀奏疏较为的关键一环乃是朝廷着刘衍渡江前往滁州或巢县,统辖右骁胜军残部及左骁胜军杨祁业部及滁扬等州地方兵马,从东翼钳制虏兵。
    此时除了长江为虏兵水师封锁外,滁州全境以及扬州西部,到处都是虏骑活动的迹象,杨祁业、解忠以及梁文江等将,只敢率领兵马守住几处关键城寨,已无能力限制赤扈骑兵甚至步卒往滁州、扬州腹地迂回穿插。
    刘衍倘若仅在数十侍卫兵马的护送下,渡江前往滁州或巢县,是极其凶险的一件事。
    绍隆帝就想着刘衍当场拒绝这事,他们还有讨论徐怀这封奏书的余地。
    “时局危恶,大厦将倾,微臣不敢惜身,微臣愿往……”刘衍目光坚定说道。
    刘衍出生将门,自懂事起就在营伍之中摸爬打滚,与其留在朝中毫无作为,还不如回到营伍之中统领兵将陷阵杀敌。
    再说了,徐怀敢在五百侍卫的护送下,直接从虏兵水师的封锁网钻过来,他要是像鹌鹑一样缩在建邺城里,与汪伯潜、杨茂彦、周鹤、高纯年之流又有何异?
    “那就准奏吧……”绍隆帝沮丧的说道。
    虽说重新将刘衍派往滁州、巢县统兵,等于承认将之前刘衍从庐州调到中枢是犯下致命的错误,但此时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宿卫禁军已经完全不受掌控,除了三千潜邸府卫外,建邺府军是什么成色,绍隆帝还是略有所知的。
    此时周鹤、高纯年等人急吼吼当了墙头草,毫无节操可言,可不就是担心有人都已经肆无忌惮鼓噪宿卫禁军哗闹了,下一步不就是依仗兵强马壮“清君侧”吗?
    而他们所能真正倚持的兵马,一个在楚州为淮河以北的虏兵牵制住难以动弹,一个被围寿春,随时都有覆灭之虞。
    他现在就算有千般不愿,也得想尽一切办法先解寿春之围——从这点来说,他们确实是做出让步。
    窥着绍隆帝阴晴不定的脸色,听他语气很是沮丧,周鹤打蛇随棍上,奏道:
    “徐侯料定淮西一战将比以往预测更为持久,粮秣、兵械之筹措,朝中亦当有更充分的考虑,老臣以为当设诸路度支使统筹江西、荆南、荆北以及广南西路的粮秣财赋……”
    大越立朝设盐铁、度支及户部三司分别管理财政收支、租赋、钱谷出纳与盐铁榷卖等事务,早年设三司使执掌其事,一度分拆成三使;建继帝于襄阳登基后,为了简化中枢行政,又将三司使职掌重新归并到户部尚书之下。
    无论三司在一百多年来分分合合,最终还是重归户部旗下统一管理,但在一些特殊时期,特别是重大规模战争爆发期间,临时设使统辖某数路度支事,以便更好统筹用好更大的地区钱谷、租赋,也多有先例。
    单纯从作战便利的角度,朝中增设一名江西、荆南、荆北及广西等四路度支使,专门负责统筹四路钱谷租赋,专供淮西战事,无论如何都可以算是一项上策,但现在凡事真有这么简单吗?
    新设的四路度支使,是不是将主要辅佐徐怀统筹作战所需的钱谷粮秣?
    是不是徐怀从此就有借口过问江西、荆南、荆北及广西等四路的钱谷粮秣的调拨、漕运、输纳等事,会不会就藉此绕开朝廷,直接对行事不力者进行追责?
    “周相此议甚善!”
    不管以往如何不待见周鹤、高纯年二人,也不管这二人以往没有少给京襄挖坑、使绊子,但京襄此时在朝堂之上并不占明显的优势,对周高二人的投桃报李之举,当然也不会拒绝。
    更何况专设分路度支使之事,且不管前期任命是谁,都有利京襄将影响力及触手往江西、荆南、荆北及广西等路渗透,王番自然是打蛇随棍上,当即走到殿下,出声表示支持。
    好像这一切都是京襄的授意,只不过周鹤已经不忌讳公开站出来给京襄摇旗呐喊了。
    “徐侯所奏已无异议,枢密院、御营使司当勤勉督促,以免贻误战机,”绍隆帝却不愿意轻易就毫无原则的妥协、让步,说道,“四路度支使之事,可先召朝臣集议,看有无更妥善之办法筹措度支钱谷以利战事……”
    殿议、朝议,乃是绍隆帝亲自出面召集王公大臣商议军机大事。
    集议则是由大臣出面,召集更大范围的文武官员对某事进行讨论,然后将讨论过程与结果记录下来,作为绍隆帝裁断的依据。
    “臣遵旨……”
    周鹤这时候是要对京襄表达善意,但不意味着要赤膊帮京襄上阵,这时候也是见好就收。
    王番暗想周鹤既然将话头甩了出来,接下来他们应该考虑在集议时进一步推动这事——徐怀在奏疏之中,也主要将重点落在接下来的战事安排上,暂时并无法对朝政表现出太过急切的干涉,王番也不会操之过急。
    徐怀的奏章获得殿议一举通过,枢密院就是具备的执行部门,韩圭、董成接下来也是主要负责跟枢密院联络——当下韩圭、董成则随汪伯潜、周鹤、高纯年、王番、钱择瑞从垂拱殿告退离开。
    魏楚钧作为尚书右丞兼知制诰,又是嫡系亲信,留在垂拱殿当值的机会,比其他几位宰执都要多得多,特别是眼下这个时机,在绍隆帝身边几乎是寸步相随。
    在汪、周等人离开后,魏楚钧见绍隆帝坐御案后躁恼不安的样子,揖礼道:“陛下莫要为枢相刚才的言行所恼,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寿春之围,但凡有利此事,臣以为陛下都应暂作隐忍……”
    “朕当然也知事有轻重缓急,”绍隆帝长吐一口气,似想将胸臆间的恶气吐尽,说道,“周、高二人乃是左顾右盼之人,朕早已知晓,要不然朝中也不会现在仍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但刘衍、钱择瑞以及刘师望、余珙等辈,性情较为刚硬,倘若他们都一并为京襄拉拢过去,这往后的局势要如何收拾啊?”
    “陛下登基以来,对刘、钱等人是有所冷落,也难免会令他们滋生怨憎之念,”魏楚钧说道,“但也非没有办法扭转……”
    “魏卿有何法扭转这事?”绍隆帝关切的问道。
    “在陛下面前,臣当是知无不言,只是未必会合陛下之意,还请陛下恕臣妄言之罪。”魏楚钧说道。
    “你什么话径直说来,何需绕什么弯子?”绍隆帝不满的说道。
    “陛下可立齐王为储,将胡楷召回为齐王傅。”魏楚钧眼睛灼灼的看着绍隆帝。
    “……”绍隆帝愣怔片晌,挥了挥手说道,“看寿春之围解后情势再说吧。”
    到现在魏楚钧也不得不承认,即便先帝病逝已这么久了,留于朝堂的势力影响犹不可小觑,而此次淮西开战以来,他们所导致的失利,相当程度上都是因为事先过度急切进一步肃清、抹除先帝对朝堂及军队的影响。
    而因为他们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清肃、压制,此时又不得不重新启用先帝旧臣,就很难避免他们会被京襄拉拢过去。
    当然,魏楚钧也知道他此时提立储之事,可能也稍稍急切了一些,心想陛下原本就是不愿意活在先帝的阴影之下,才想着对朝堂进行清理,此时想要叫他立先帝之子,立自己的侄子为储,特别是自己生有两名子嗣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轻易转过弯来?
    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
    军情如火,刘衍次日一早拿到圣旨,就在刘福儿等十数家将的簇拥下动身,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前往润州(镇江)准备渡江前往扬州,而是从北城信华门驰出,往马家汊大营而来。
    此时马家汊大营上游的浮桥已经连夜搭设而成,之前宿卫禁军集结于东岸的人马正通过浮桥前往西岸,然后沿着西岸的道路往河口方向而去。
    刘衍驻马河畔眺望片晌,很快就注意到马家汊附近,无论是拦河铁索,还是浮桥,都不是当世常见的铁环索,而是用细铁线绕缠、比拇指略细的铁线绳……
    “刘侯……”
    董成还留在京中负责与枢密院协调诸事,刘师望与韩圭昨夜就出了建邺城。徐怀身边离不开韩圭处理诸多繁杂事务,刘师望目前主要负责协调宿卫禁军的整编等事。他也是一早刚刚赶到马家汊大营,正与余珙、周述、陈缙以及朱桐、姜平商议后续的战事安排,听说刘衍在家将的护随下在大营南侧停下来,他们赶忙出营过来相见,
    “使君已连夜赶往铜陵坐镇,刘侯倘若想见使君,恐怕要绕一下远路!”
    “……”刘衍没想到徐怀这么快就离开建邺,已经前往铜官山大营了,意外的问道,“渡江虏兵还没有尽逐,徐侯都赶去铜官山坐镇了,此间战事谁来负责?”
    “除了选锋军左统制史琥将与傅梁、陈肃、程啸等人留下来节制牛首山义军外,陈缙军侯其部也将暂缓西进,将共同参与对河口残敌的进攻,”刘师望说道,“虏兵下一阶段会加强对庐江等城的进攻,为了加强庐江等地守军的信心,需要尽快在潜山与池州之间架设浮桥,使君为这事专程赶往铜陵坐镇!”
    对于被重重围困的守军,其战斗力与抵抗意志,很多时候是跟信心直接挂钩。
    南岸迟迟没有动静,庐江等城守军意志消沉,很可能就会在敌军的一次进攻中直接崩溃掉,但倘若守军意志坚定,即便城池最终不幸沦陷,也必然令敌军付出惨烈的代价。
    当然,越快架设浮桥,往北岸潜山等地集结更大规模的精锐兵马,也将迫使敌军不得不往庐江以西囤以重兵,从而减轻庐江等城守军所承受的压力。
    “这种铁线绳,京襄已能大规模制备了?”刘衍指着缠绕固定在岸边杨柳树上的铁线绳,看向姜平问道。
    他也知道刘师望、朱桐他们对京襄的情况未必熟悉,但姜平仍是京襄军情司佥事,很多事情要比京襄普通将卒要更清楚详情。
    “大规模制备还谈不上,但应该能应付淮西战事所需。”姜平说道。
    “铁线绳能提供一部分给东路诸军吗?”刘衍问道。
    “这个得使君点头,但刘侯能打通润州与扬州之间的联络,问题应该不大。”姜平说道。
    京襄对友军绝不吝啬,昨夜河口大营就在讨论宿卫禁军的装备提升问题,刘衍前往滁州督战,京襄也会尽可能予以支持,只是姜平他现在不能打包票。
    当然,目前长江下游还被虏兵水师所严密封锁,京襄就算物资再充足,也没有办法绕过虏兵的水陆封锁,将物资输送过去。
    “这真是好东西啊!”刘衍忍不住感慨道。
    刘衍统兵作战这些年,当然能看出铁线绳在战事之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就拿秦淮河上搭设浮桥以及拉索来说,倘若用麻索,敌军隔远纵火或者快速接近后淋油纵火就能烧断。
    换成铁索,虽说也不是无法摧毁,但敌军需要将战船靠近过来,甚至需要在铁索前停泊住一小段时间,以巨斧劈斩方能断。
    然而这段时间敌船将彻底暴露在铁索之后守军各种手段的进攻之下,甚至蒙受巨大的损失,都未必能将铁索斩断。
    虽说铁索要比麻索优越太多了,但传统的铁环索也不是没有缺点,甚至缺点巨大。
    秦淮河宽百余步,一根足够坚固的铁环索通常约有三四千斤重。
    一根三四千斤的铁环索,对两岸的固定物要求还不多高,直接系于根系粗壮的榆杨大树之上也勉强够用。
    不过,要在水面辽阔的长江之上架起拦河铁索,仅仅一根铁环索动不动就重逾数万斤、甚至十数万斤,两岸得要花费多大的气力、要用怎样的手段才能固定住?
    有史以来,长江上游曾多次架设过拦江铁索,一是长江上游水面较窄,二是长江上游,特别是巫峡等流段,两岸悬崖壁立,则可穿石缠索进行固定。
    然而长江中下游,难道指望几株老树将每根都动辄数万、十数万斤的铁环索牢牢固定住,而不会被铁环索的自重连根拔起,一起沉入滔滔江水之中?
    更不要说浮桥的自重加水流的冲击,更是恐怖。
    通常说来,长江中下游想要成功架设浮桥,一定要先控制附近的江面,才可以用麻索连接水道狭窄处的舟船。
    刘衍目前肉眼还看不出铁线绳的牢固程度,但粗粗看上去,一根铁线绳的重量可能仅有等长铁环索的五六分之一,甚至还要更低一些。
    徐怀昨日送入京中的奏章,殿议时没有谁提出疑问,但是枢密院内部讨论时,好些官员就大发牢骚,认为京襄提出要在池州与潜山之间,在敌军水师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架设浮桥纯属天方夜谈。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 碎镜 【综漫】18X榨精系统 股掌之间【强暴+1v1】 [OP]成为被攻略的里番女主 小熊许愿吧 你依然爱我吗 重生之人类拯救计画 【BL】《共生》 黑暗森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