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书堂 > 穿越重生 > 天汉之国 > 天汉之国 第63节

天汉之国 第63节

    第140章 编练新军
    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已经开放。粉的桃花,白的梨花,还许许多多王宵猎叫不出名字的花开满了田野。四目望去,一片桃花柳绿。
    接了邵凌回到新野城,王宵猎道:“你先回去收拾一番,过一会到衙门来。许多事情,都要我们商量。现在不比以前,算是家大业大。守住这份基业,可是不容易。”
    邵凌叉手称是,回去收拾。他没有成亲,家中也没有什么亲人,生活比较简单。新野城里,都有这些将领的住所,方便居住。
    王宵猎准备,在新野城及其周围,建一些军官的宿舍。
    现在军中,士卒是不许家人随行的。在地方上有产业的,由地方照顾家里,并免一切力役。同时衙门还有金钱、人力上的照顾。在地方没有产业的则住在新建村子里,都是汝州时的制度。这些新建的村子,除了军人家属,还会新招人来垦种。
    军官不同。他们地位较高,服役时间也比士卒长得多,不可能不许家属随行。在军队驻地,会给他们建住处,安排家属居住。不过出征的时候,还是不许家属随行。
    回到衙门,坐了没有多久,邵凌与牛皋便就到来。
    两人各自落座,上了茶来。王宵猎道:“这个月新招的兵源就到了,要安排一番。现在治下有三州一府两军,不比从前在汝州时。地盘大了,人口多了,兵源就多。不过要防守的地方,同样也多了。”
    牛皋道:“知州要如何做,只管吩咐就是。”
    王宵猎笑着摇头:“一人计短,事情都要商量着做。靠一个人,是难有大出息的。我准备把治下所有合兵样,身体没有残疾的,全部招到军中。军队的数量越多越好。现在粗略估计,下个月第一批,会有三千多人入军。一直到年底,预计会有一万余人。”
    邵凌吃了一惊:“有这么多人?这几州算是南方,合兵样的人多吗?”
    王宵猎道:“多?一万余人,也不过是相当于五六十人中出一个,怎么会多?只是这样做,相当于全民皆兵了,我们压力不小。”
    牛皋道:“五六十人中出一个,哪里算全民皆兵!我以前做弓箭手时,县里有几家逃过?”
    王宵猎叹口气:“怎么能与弓箭手相比?我们的是正规军。身高力气等等,都不是普通人能比。当然,军中并不是全部都要冲阵,后续还可以再招出兵来。不过是另一回事。”
    牛皋和邵凌面面相覤,没有说话。
    这个时代,过万军队就是非常大的数目了。如果这过万军队全部是战兵,就是一支重要力量。去年金军横扫京西南北路,也不过一万余人。两人眼里,王宵猎的野心不小。
    看了两人的样子,王宵猎道:“你们以为一万多人很多吗?告诉你们,真不多。现在不是正常的时候,朝廷正规军被打崩,到处兵马不多。而且破开封府后,金军再没有集全国之力南下。一万多人才显得多了。过上两年,朝廷缓过来,那时一两万人就不是现在样子了。”
    牛皋和邵凌两人哪里肯信?只是不说话。
    王宵猎说的是对的。这两年是非常规时期,到处都没有大军。小心一点,一万余战兵可以从容纵横千里,无人可挡。但到处都在扩军,都在打仗,只要两三年,情况就会变化。
    战乱的时候,大部分合格的兵源被招集到了各种各要的队伍里。便如王宵猎的军队,大部分人手还是从王俊和杨进的部队中来的。只是与两人军队性质不同,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训练。
    王宵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度纠缠。道:“除了我们汝州的三千兵马,还有全歼杨进后,从他军中选出的两千多人。我准备,把这些人全部编到一起,集中训练三个月。你们与教头一起,三个月里教这些人怎么行军打仗。三个月后,把这些人打散,编入你们各军中。”
    邵凌道:“这怎么可以?我们不过两千余人,一下子再编入两千,岂不乱套了?要用他们,还是按照杨进军中的编制,省却无数麻烦。”
    看着两人,王宵猎语重心长地道:“依然按杨进军中编制,那还是别成一军,难指挥的。打乱之后编入你们军中,只要士卒,不要军官,就不同了。以后从各军中收编的军队,都是如此。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军官,有了足够的军官,就可以快速扩充军队。”
    牛皋看了看邵凌。道:“有什么不一样?”
    王宵猎道:“大不一样。如果还用别人的军官,就要事事迁就,指挥不畅。用自己的军官,就可以做到军令统一,如臂使指。对一支军队来说,军官可以培养,士卒格外珍贵。”
    邵凌忍了又忍,最后终于忍不住。道:“知州,恕我说话没有分寸。兵书有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军队之中,当然是军官重要,士卒是可以随便招募的。有了军官,随便招些士卒过来,就成强军。没有军官,哪怕再多士卒,也是一盘散沙。”
    王宵猎静静地看着两人,心里组织着语言。
    邵凌说的对,这是不同时代军事思想的碰撞。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传了千年的话,怎么能推翻呢?但从前世得来的经验,这是必须要推翻的。一将难求,不是说军官难求。实际上,只要培训体系科学合理,军官是很容易培养出来的。
    将领的知识、能力,不否认有天才的成分。世上总有一种人,特别适合战场。两军交战,他们总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做出最合适的决定。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作为军官,只要经过适当培训就能适任。如果一军之中,绝大部分军官,是由这些合适的人担任,军队的战斗力就有了保证。
    职业化,加上专业化,才是后世军队的基本保证。
    想了又想,王宵猎道:“如何成为一个将领?无非两种办法。一是读兵书,再一个是上战场。兵书太过简略,只读兵书,就会纸上谈兵。所以战场上提拔,就成了不二法门。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建立专门的学样,教他们这些知识。从学校里出来,他们就有了做军官的专业知识。再经过战场的历练,就成了合格的军官。在新野,我们就是要建立这样专门的学校,教出专业的军官。”
    邵凌和牛皋两人听了就笑。王宵猎的许太过异想天开,从来没有人这样想过。学校能教出来,世上哪有这种事?所谓名将,哪个不是战场上厮杀出来?
    王宵猎道:“这个世界上,只要是职业,有什么不能教出来?当然,学的有好有坏。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合格的军官。在军官这个位置上,有人能成为名将,有人只能沉沦下潦,这都是正常的。但有一点要保证,就是他们能做合格的军官——”
    邵凌笑道:“知州,军官有什么难做?军中做两年,都能做。”
    王宵猎也笑:“那只说明,现在我们的制度还不完善。如果制度完善,军官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的了。接下来,我们军队组织要完善,军官也要培养出来。”
    邵凌和牛皋都觉得稀奇。只是不好与王宵猎争论下去,只是笑着不语。
    第141章 条件不同
    走在路上,看着繁花似锦的原野,王宵猎的心里不由轻松许多。这正是春天最美的时光,若是在和平的年代,不知有多少人扶老携幼走出门,看这大自然的美色。只是战祸连连,人们没有了性质。有的人在为活下去而挣扎,有的人正在战场上拼杀,还有的人正在辛苦劳作。
    这是通往唐州的大道,附近召来的民夫正在整修。以前从北方到襄阳,多走泌河对面的湖阳。而后进入复州,再折向襄阳。复州不归王宵猎管,所以新修过新野的道路。
    走了一会,见路边一株桃花,开得特别鲜艳。在明艳的春光里格外显眼。王宵猎站在树前,看了许久。来到这个世界近一年了,现在是难得的放松时刻。
    看了一会,王宵猎见两个人在那里搬石头。一个花白头发,一个年轻力壮。
    走上前,王宵猎道:“你们两人是哪里人氏?在这里做了多久了?”
    老者停下来,擦了一把汗道:“我们是南阳县人,本是父子。自到这里,已有十三天了。”
    王宵猎道:“修路是苦差事,做了这么久,可还做得下去?”
    老者道:“我们百姓服力役,最怕的倒不是累。而是衣食无着,劳累无度。官人,若是以前,每次官府兴役,不死许多人口?这里不同,每日做多少时辰,从无差错。而且一日两餐,都难吃饱。所以做了十几日,倒还不觉得怎么样。”
    听了这话,王宵猎有些高兴。这是自己特意吩咐的。这些来服力役的人,要保证他们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后勤工作要做好,不能让他们出汗出力,还吃不饱穿不暖。
    看老者的面色还好,王宵猎道:“若是如此,你们多出些力气尽快把路修通,就可以回去了。”
    老者叹了口气:“官人,现在正是春天,要春耕了。若是不早些回去,误了春耕,可就耽误了一年的口食。我们父子正商量,一个人回家春耕,留一个人在这里做活。”
    王宵猎一怔。自己倒是忽略了,农家要春耕的。这个时候大兴徭役,容易误了农时。
    其实此时春耕早已经开始。只是这一带地暖,春耕时间长,可以拖一拖。特别是这个年代此地都是一年一季,农时并不严谨。
    想了想,王宵猎道:“你们家里多少地?要种什么?”
    老者道:“家里只有十亩田地,还有两亩水田。除此之外,还种了本村大户的二十亩。水田自然是要种稻谷,其余的地,种些粟,种些麻,其余就是杂粮了。”
    “为什么不种麦子啊?若是种麦子,不用这个时候春耕。”
    老者笑道:“官人说笑了。麦子要好地,而且水不缺才能长好。我们这里虽然雨水不缺,春天还是干旱,麦子长不好的。听说江淮一带,与我们这里气候相似,那里就能种麦。也不知他们怎么种的。”
    王宵猎道:“雨水不缺,却怕春旱,那就是彼塘水渠少了。”
    老者道:“官人说的有道理。不过若是能浇水,就不种麦,改种水稻了。”
    王宵猎道:“夏季种稻,秋季种麦,可以一年两熟的。现在官府收税,主户收租,都只是算一季粮食。若是能一年两熟,生活岂不是好过很多。”
    老者连连摇头:“若是一年种两季,如何忙得过来?再者说了,土地又不缺,何必如此累。听人说起江淮一带,到了麦熟时节,要雇人来做麦客呢。”
    王宵猎点了点头。确实,江淮一带种麦的地方,麦熟的时候要雇麦客。不过与后世不同,现在的麦客多是江南来的。他们沿着河流一路北上,正好麦子是从南开始熟,越到北方越晚。一季麦收下来,麦客的收入与自己种地差不多,是江南一带人的生财之道。
    想起前世时候,就是到河北一带,也都是一年种两季。抢收抢种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学校里都要放麦假。小学生们一起到收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成一种时代风气。这个时代,由于中国的人口还少,土地也还多,与后世大不相同。
    想了想,王宵猎也就明白,此时的耕作制度与后世是不同的。推广种植麦子,大部分地方也只是替代粟而已。只有人口稠密地区,才有动力种植两季。
    官府税收和主户收租为什么只算一季?因为算两季,第二季就没有人种了。又不是缺少土地,何必劳心费力?想多收粮食,多种地就是了。
    前世的时候,经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如何如何。比如安土重迁,比如勤俭节约,比如多子多福,比如重男轻女,诸如此类等等。其实中国人未必这样。只是特殊的条件之下,形成了这些习惯。当外界的条件改变,这些也就变了。这些习惯,远远不能称为文化,只是条件所迫不得不如此。
    有些文人,不能够深刻地思考认识问题,而只会看表面现象。为了表示自己与众不同,往往就瞎琢磨出文化来。比如说中国人安土重迁,进入工业社会,中国的大迁徙世所罕见。说中国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实际上工业化到了一定程度,人口出生率便大规模下降。而且随着男方结婚负担加重,社会男女地位相差不多,很多人开始喜欢女儿起来。比如说中国人勤俭节约,实际上物质大丰富之后,中国人的奢侈浪费不弱于其他国家。这是某个时期中国人有的现象,远远不能称为文化。
    这个问题推广开来,还有更多。大多是本来没有文化的人,把一些现象当成文化,用来显示自己是文化人。比如满清时北京城里很多八旗子弟,数百年形成一些习惯,就被有些人称为传统文化,还有人自豪地称为北京人的讲究。甚至讲传统文化,就有人把这些人中的一些老人请出来,说要给现代人讲一讲老礼。什么老礼?大部分只是旗人在富贵时和穷酸时的一些习惯而已。
    再比如,京城京剧班子里的一些习惯,也被人称作了传统文化。什么敬茶磕头,这班那班,实际上中国的广大地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种习惯。
    什么是文化?这应该是个严肃的词,有厚重的内涵。只是被有些人,没有文化强装文化,把这个词从天上拽到了泥土里。不管是什么,瞎讲几句,就是传统文化了。吃是文化,玩是文化,喝是文化,有点历史的都叫文化。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小吃,瞎编个乾隆、慈禧的故事,竟然就公然叫文化了。到了最后除了真正的文化不是文化,瞎编的什么都是文化了。
    现在回想起来,前世的中国文化,其实是非常贫瘠的。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数千年的厚重历史,对于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并没有什么帮助。向外国推广中国文化,就是中国功夫,中国饮食,这个牛,那个欧。真正的文化,反而无人讲起。
    第142章 文明应该做什么?
    太阳升起来,天气开始热了。修路的人们唱起号子,随着微风飘荡。有人唱起民歌,伴着高吭的号子声,让繁重的工作有了些婉约的感觉。
    王宵猎突然有些明悟。到底是什么是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文化,离不开这些辛勤劳作的人民。只有深入到人民里面,才能真正感受中国文化。
    新中国刚建国,许多事情有了新面目。许多人被派到劳动人民中,总结人民的文化生活。那个时候有山歌集,有各种各样的民族舞蹈研究,有许许多多针对劳动人民的文化采集。如果社会正常发展,这些研究活动最后升华,中国文化的复兴才算有了基础。
    可惜这个活动很快就被打断了。研究活动归于沉寂,不许人乱说话,不许人乱研究,整个社会要整齐划一,文化也就发展不起来了。再之后,社会放开了,但沉浸到人民中间,了解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的人也没有了。甚至一些音乐人搞民族音乐研究,也不愿到人民中间去。而要跑到深山老林里面,跑到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
    想到这里,王宵猎不由想到前世一个著名的歌手刀郎。横空出世,却不被音乐圈接受,有人坚称他那不叫音乐。为什么呢?很难说为什么。只能说,中国没有音乐文化很久了。再之后,各种各样从洋人那里流行的就进来,什么摇滚、爵士,什么民谣,甚至就连rap也能够风行一时。
    人民的娱乐,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称之为文化。不是历史悠久,就是文化久远。形成文化,是需要沉淀的,是需要有人进行升华的。没有沉淀和升华,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称为文化。
    在这个基础上,与自己民族的政治、宗教、意识形态等等结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可称之为文明。
    文化没有那么低级,文明也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文明社会,不是从其他地方抄来的,而是广泛学习博采众长,从自己的基因中生长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官方说出因为哪个文明地方不吃狗肉,所以我们也不能吃。说明这些人根本不懂文明,而且不懂党的政策、制度等等,完全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干什么的。
    晚清民国,面对内忧外患,一群人挺身而出。他们控诉旧社会的黑暗,歌颂未来的文明。他们号召要请德先生和赛先生进来,建立一个新社会。百年之后,回头再看,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些人最大的作用,是号召打破旧社会旧文明,某种程度上是一些破坏者。
    破坏者不能代表进步?当然不是。腐朽到了骨子里,大破才能大立。打破旧的,本身就预示着新的到来。只是大破容易,大立太难,这个难度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象。
    伟人说过,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回过头来看,只是善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还是遥遥无期。
    前世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美国作为世界霸主,认真地说,历史上所有伟大文明所拥有的荣耀,美国几乎都拥有了。打败法西斯,纵横四大洋,独孤求败,万国来朝,甚至成为全世界许多人心中的文明灯塔。中国发展再快,面对这个霸主的打压,依然是困难重重。
    但是如何呢?当独霸世界之后,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光环就开始褪色。人们可以总结出无数的原因说明这个问题,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方方面面。但最核心的,还是文明出了问题。对人类前途、社会发展等等大方向上变得迷茫。学术上,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而名声大噪。政治上,把自由、平等、民主等等变成了口号,而政客们则认为自己说谎、欺骗、抢劫是正常的。
    文明不是欺骗来的,也不是靠抢劫来的。靠武力抢劫,世界上最成功的应该是蒙古人。然而几百年后,蒙古也只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人类的文明史上何曾有他?
    西方的崛起,开启了一个科学的时代。技术革命,生产力日新月异,整个人类社会,数百年间完全成了以前不敢想象的样子。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认为人应当自由,应该平等,人类应该获得解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人类革命。这是对人类的贡献,不管他们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能被忘记。
    功是功,过是过,这是对历史应该有的态度。西方崛起过程中,伴随着殖民、侵略、屠杀,甚至种族灭绝,这是不应该否认的。但是,西方文明崛起过程中,确实也带来了人类文明升华。
    西方崛起,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受到影响,包括中国文明在内。如果有中国新文明诞生,必然带着西文明的烙印,这不可否认。但是,世界各地如果产生新文明,应当与西方文明不同,这也是应该的。简单照抄,为什么西方文明要转到你的手里来?
    最典型的,就是东亚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等等,很明显的,即使他们进入了发达社会,与西方还是完全不同。当然,他们的发展还支撑不起来一个新的文明。
    总有人说,中国在世界上没有与实力相称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打压,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打压。一些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印象,中国人低人一等。或许有道理,但也仅仅是有一点道理而已。
    在中美对峙的时候,如果美国突然崩溃,没有能够打压中国的了。中国自己问一问,这个世界会不会像对待美国一样,对待中国?你的文明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政治是什么?经济又是什么?从基本的理论上,哪些是其他国家可借鉴的?哪些是他们仰慕不已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很容易,自我批评很难。新中国的成立,是由人民军队打出来的。而不是哪种新思想、新理论,引起思想变革建立新社会。
    总有些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人民军队没什么了不起,不是这里偷奸,就是那里耍滑,不是堂堂正正席卷天下的。总有人认为,自己从洋人那里学了这个理论的三两句,那个理论的三两句,自己就应该高高在上了。总有人认为,不需要去深入研究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只要老老实实地听他们宣讲、启蒙、照抄就好了。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学了洋人那么多,在中国却总是怀才不遇。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改嫁三叔(h) 病娇黑泥合集(弯掰直文学) 《台风镜》(校园H) 阿姜,阿姜(古言,1v1) 穿越之潘金莲的逆袭攻略h潘金莲×武松 重生之继续做小跟班(futa,np) 地平线上的我们 知意 梦荷(悬疑np公路文) 凡人加点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