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语读小学的时候,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主科。语文保持在中上水平,数学一直名列前茅。参加过一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但是由于没有资源,平时没有学过奥林匹克一类的题目,陌生的试题,无果而归。
上了初中,夏小语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不但平时的数学考试永远保持在九十五分以上,还在某次全校的艺术文化节活动中,参加了数学竞赛,获得了全年级的第一名,一下子在整个年级出名了。后来夏小语特意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惜资源少,看书也是自己琢磨,那些题目太难,就算是问学校老师,他们也是不熟悉。后来参加过全国的数学竞赛,到了市里,就没戏了。
再后来,因为没钱读书,伯父把钱投资建制衣厂,亏得一塌糊涂。伯父明确表示,假如夏小语继续读高中,是没能力在经济上进行帮忙的。夏小语就死了心,掐断了继续读书的念头。
接下来,要中考了。本来往年的中考,要是你只是想要毕业证,不想继续学业,只参加毕业考试就行了。但是这一年的政策突然变了,毕业和升学考试重合了,也就是一张试卷就解决了。这就是说,夏小语要是想要初中毕业证,还得至少报考一间学校。但是,报考也是要钱的,要几十元。夏小语挑了最便宜的那一间学校,同时也是分数要求最高,最难考上的本市一所中专学校。
然后就是考试,夏小语的数学成绩自然是满分,物理化学也是高分。夏小语的文科比不上理科,但是语文、英语和政治也考得还好。因为试卷上的知识都是上课时反复复习过的。
夏小语一共考了八百分,比那所中专的分数线高出了许多,只要接下来的面试通过,妥妥就能考上了。班上的人都非常羡慕夏小语,考上了,将来毕业是包分配的,比上普通高中好多了。
可是夏小语心里一点也不开心,读中专,就意味着,自己想系统地学习数学是越来越不可能了。就算自己去读中专,也没钱交学费啊!
那个时候,还没有助学贷款一说,最起码夏小语没有听说过。很多学生,哪怕是考上大学,也是有钱就读,没钱就放弃。
本来夏小语不打算去面试了,想直接去工厂打工。可是当时的老师、同学都劝夏小语,不希望她放弃,哪怕去见识一下面试是如何的也好。夏小语想了一下,去一趟也好,就当作是一场历练。
那一天,夏小语去到那所学校,见到了漂亮的校园,到处是绿树,还有翠绿的草坪,见到如此美景,顿时感觉心旷神怡。
面试很顺利地通过了,即将要回家时,夏小语突然看见一个女孩,捧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
顿时,夏小语就呆住了,突然在心中涌起了很羡慕很羡慕的感觉。她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个女孩一样,能身处这校园中,捧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专心地阅读。
再后来,就是卖房读书,卖房的过程中,伯父百般阻挠,最后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伯父同意卖的一户人家,就当是伯父送了个人情,当然,伯父有没有从中获利就不得而知了。
在读中专的时候,课程中也是有几何和代数的,只是和高中的课本没法比。中专三年,几何和代数这两科,夏小语从来没有考过低于九十五分的分数。
想起往事,夏小语心情有点低落。夏小语心中一直都有个数学梦,那时候总想着,自己一辈子学数学,哪怕是穷困潦倒,身穿最朴素的衣裳,只要能在数学的海洋中徜徉,自己就能心满意足。
这实在是太理想化了!重活一世,夏小语不再执着于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也不想放弃自己这么好的天赋。
第十六章 买文具
《数学奥林匹克》这本书,夏小语一边看,一边用纸笔演算。
夏小语发现,现在自己学起这些知识容易得多了,不像上辈子那样,要研究很久才大致弄懂。
也许,知识、思维方面,也是需要阅历的。毕竟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的灵魂了。
又或许,这辈子自己锻炼身体,采树气,思维更加敏捷了。
对于这些收获,夏小语心中感觉很是奇妙,也很激动。
夏小语喜欢数学,就是喜欢那种跟随着自己的思维,慢慢抽丝剥茧的感觉。太容易的题目,算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要有点难度,需要花些时间才能做出来的题目,才会让人觉得兴奋。当然,夏小语不会小看任何一道题目。有些题目,看似简单,可是有陷阱的。
《华罗庚数学》这本书,有一部分内容和《数学奥林匹克》是大同小异的,都是相同的数学体系。不过它的范围更广一些,有些题目的解答方式,已经需要用到初中的解方程方法了。
在夏小语看来,就是《数学奥林匹克》更加贴近地气,趣味性多一些;而《华罗庚数学》,则是学术性更强一些。
这样更好,假如把这两本书研究透的话,自己的数学思维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有的人也许会说,读书好有什么用?就算学会这个,也是不能换钱的。
错了,这些知识,有时,还真的可以换钱,特别是在现在的这个年代。
虽然夏小语很喜欢学这些知识,但是却不会废寝忘食地学。每次最多只学半个小时,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或者活动一下手脚,或者去看看兔子。
除了数学,还有一科,也是需要不间断的学的,那就是——英语。其实,夏小语并不崇洋媚外,不是非要学英语不可。只是有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不说将来考试升学要用到英语,就算是将来毕业了,懂英语,最起码有些时候不会一头雾水。
事实上,上辈子夏小语的英语知识,还是学得挺多的。虽然她没上过大学,但是通过自学英语,后来大专自考毕业的专业就是英语。
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和全日制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英语并不难,因为他们有同学,有老师,也有语言环境。但是这些,夏小语都没有,没有同学,没有老师,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她只是看书,听录音,一句一句地学习英语,最后才自考毕业的。
可是,毕竟夏小语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阅读量也少。到达一个瓶颈之后就再也学习不下去了,也无心再学。
这一次,夏小语打算用学习小学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就是不断阅读英语文章。口语发音,夏小语是不怕的,上辈子自己的英语发音就很准确。对于词汇,夏小语也是不担心的,为了考试,所有常用的词汇都学过了,包括一些比较难的本科词汇都学了。
也就是说,单个词,夏小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当它们合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夏小语就不太清楚具体的意思了。
夏小语知道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阅读量太少了。所以,自己必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每天读一点点,读个几年下来,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三堂哥的初中英语课本,是从零开始学的,里面的文章比较简单,可以先把它们读熟、读透。以后有机会,再找别的书来学。反正还有本简易的英语词典,偶尔看看词典也是不错的。
夏小语记得自己读小学时,新闻经常报道,有某些人,把新华字典都研究透了。看到这类新闻,夏小语心中满是敬佩!这些都可算是严谨的语言学家。
夏小语没有那样的毅力,也觉得没有那样的必要去背字典。她心中信奉的学习方法,一直都是在使用中学,语言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假如有些知识实在是用不到,就没有必要逼自己去学。
过了没多久,夏小语发现那瓶蓝墨水终于用完了,笔记本也还只剩下几页。
看来这回得找奶奶帮忙了。奶奶天天过来,知道自己在看书,也知道自己在练字。让她给买些文具,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一天晚上,在睡觉前,夏小语对奶奶说:“奶奶,那瓶墨水用完了,我没有墨水写字了。那个笔记本也要用完了。”
奶奶看了看夏小语,想了想,说:“过两天就是赶集日,我带你到镇上去,给你买笔和本子去。”
夏小语开心地笑了,抱着奶奶的手,说:“谢谢奶奶!”
奶奶摸摸夏小语的头,说:“真是个傻孩子!有什么好说谢谢的?你肯好好学习,奶奶高兴还来不及呢!”
过了两天,正是赶集日。夏小语所在的镇是石亭镇。新历每逢一、六就是赶集日。
这天早上,夏小语早早地吃过早饭,喂过兔子,就跟着奶奶到镇上赶集去了。
集上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多,卖东西的人多,买的人也多。奶奶先带自己来到一家店,买了一袋冬瓜条,递给自己。
夏小语看着手中的冬瓜条,翠绿的,有点透的颜色,漂亮极了。这种冬瓜条,是这个时代的人们非常喜欢的零食,甜、脆,一口咬下去,清甜的糖水就流了出来。
接下来,奶奶就把自己带到了镇上的百货商店。这个时候,人们买文具,主要还是到百货商店去买,因为这里的品种相对来说比较多。
家里的钢笔是英雄616,比较好用,不需要再买。至于墨水,夏小语不打算再买蓝墨水,就买了一瓶英雄碳素墨水。但是碳素墨水容易堵笔,夏小语就打算把家里的那支英雄616洗干净,束之高阁。那用什么笔写呢?夏小语看到了蘸水笔,这是上辈子后世夏小语一直寻找,但是再也找不到的笔。外出,带钢笔合适。假如只是在自家写字,用蘸水笔最好了。另外还买了两个笔尖,用坏了可以替换。
另外,夏小语还买了十支中华铅笔,其中五支hb,五支2b。为了削铅笔,就买了一个转笔刀。另外,还买了一盒彩色铅笔,也是中华的。
至于圆珠笔,夏小语并不打算买。上辈子自己对圆珠笔没有什么好印象,容易断水,掉珠(就是笔嘴的那颗珠)。最关键的就是,很多时候,有时考试都不能用圆珠笔,既然这样,何必买它。
笔记本比较难挑,因为有一些笔记本是洇水的,只能用圆珠笔或者铅笔来写。就像宣纸,分生宣和熟宣。生宣是洇水的,熟宣,是生宣用明矾水煮过后制成的,不洇水。文具店有水,夏小语小心地把一点水沾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的角落,辨别本子是否洇水。
洇水的笔记本比较便宜,买了三本,不洇水的笔记本贵一点,买了七本。洇水的笔记本,夏小语打算只用铅笔来写,不洇水的,铅笔和蘸水笔都能写。另外,夏小语还买了一个速写本,准备用来画画。
夏小语想了想,买了一把尺子,一个量角器,两个三角板,这是一套的,刚好用来画图。再买了个圆规和两块橡皮。
小学阶段的数学用具应该足够了。貌似还需要算盘。夏小语记起上辈子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中,有一题是珠算题,考珠算口诀的。那时夏小语对珠算弄不太懂,就做错了。
不过后来夏小语上中专的时候,珠算加、减、乘都学会了。就差除法没学。可能将来是要失传了,后世,好多人都不会珠算除法,夏小语想学都找不到老师。只知道“九九归一”是除法的一句口诀。
算盘不用买,这个年代,好多人家里都有算盘,伯父家里应该有多的,要是没有还能借林小燕家的,反正珠算也就几节课。
买完这些,一共花了十五元钱。想对比起这个时候的物价,这可是不少钱,夏小语奶奶付钱时,并没有一丝不甘愿。
接下来,奶奶还带自己逛了逛,夏小语要买白萝卜和胡萝卜的种子,奶奶也带自己去买了。
午饭是在镇上吃的。吃完,就回家去。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
夏小语先割甘薯苗喂兔子,再把所有的文具整理好,放在原来柜子下面放笔和本子的抽屉中。用完了的蓝墨水瓶子丢掉了。钢笔洗干净放好,等以后上学的时候使用。
,
第十七章 鸡兔同笼
从此以后,夏小语就开始了比之前更忙碌、但是也更充实的生活。除了之前的锻炼身体、照顾兔子、料理菜园和学习知识外,还多了项画画。
上辈子夏小语的心思都扑在数学上,对其他能给女孩子气质加分的艺术科目,比如音乐、美术和舞蹈,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这并不是说夏小语没有这些天赋,事实上,夏小语唱歌的音准非常好,音色也不错;在美术方面,夏小语画的画基本上也还能过关,轻松就能画出比较好看的画;至于舞蹈,夏小语因为小时候不合群,还真是没练过,有没有天赋不知道,不过曾经有个教舞蹈的女老师惋惜地对她说,她这样的身材不去练舞蹈可惜了。
可是,夏小语心里并不觉得可惜。人生总要有所取舍,不能太贪心。选取自己最爱的、最令自己心动的科目来学,才能学得好。
很多女孩子学才艺,刚开始肯定是为了美。美术、艺术,在英语里是同一个词art。后来能更进一步,就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专业人士了。
夏小语没有成为专业人士这方面的想法。之所以选择画画,是想取悦自己。再加上自己在数学的两个分支《几何》、《代数》之中,对《几何》更加青睐,学起来也更加容易。
此时是下午接近傍晚时分,院子里开始有大半面积的太阳光被树荫挡住了,不会被晒到。夏小语把小茶几和一把竹椅子搬到院子里,拿出铅笔橡皮和彩铅准备画画。她首先在空白的速写纸上描绘出轮廓,然后用中华彩铅上色,夏小语画的是自己家的菜地,以绿色为主调,郁郁葱葱,甘薯苗有的已经开花,花是紫色的,像喇叭一样,看起来赏心悦目。
画着画着,夏小语观察了一下自己家菜园的面积。突然想到,现在兔子还小,等兔子成年了,每天的尿液就更多了,到时候,都倒在地里,恐怕也吸收不了。
兔子因为吃的食物含水分比较多,它们的食量也不小,所以每天产生的尿液是最大的问题。
夏小语用塑料浅盘放在兔笼下,方便了清理。假如不是每天清理,尿液中的氨会伤害兔子,使兔子易受感染。
镇上的肥料部,卖的其中一种肥料,叫做氨水精,一走进肥料部,就能闻到很刺鼻的味道,那就是氨水精的气味。
别小看氨水精的威力,听说,在公社化的时候,整个生产队的人一起去挑肥料给农作物施肥,孕妇也是要去地里干活,挑挑抬抬的。一旦发现那肥料是氨水精,就要阻止孕妇去挑,必须远离!因为曾经有先例,有孕妇因为闻到氨水精的味道而流产的例子。就算是普通人闻了,也会眼睛刺痛。
对于这个兔子尿液多的,会产生氨的问题,假如地里消化不了,也不难解决。可以把多余的尿液倒进门前的大鱼塘中,也可以倒去外面别的空地里。
但是夏小语,想到的却是“鸡兔同笼”。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竞赛最基本的一类题目,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也做过这种题目。等到了初中,学了解方程,这类题目也就不再神秘了。
有些爱思考的人,问道:“鸡和兔为什么要同笼?古人为什么要让鸡和兔同笼呢?”
很多人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结果来,只能作罢。但还是有些人发现了原因,那就是:鸡和兔养在一起,会更好养!这个“同笼”,并不是关在同一个笼子里,而是养在一起。夏小语上辈子就把兔子和一群鸡养在一个院子里,没有笼子,每天喂食的时候,兔子和鸡围在一起吃得不亦悦乎,养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还有些人进一步发现了,有些养殖户,屋里一半养着兔子一半养着鸡,兔子住在悬吊式的笼子里,笼子下方铺了厚厚的草木屑,鸡在草木屑里啄食蚯蚓。原来,鸡喜欢扒地面,地面是草木屑,它们扒草木屑的过程中可让含氨的兔子尿液和草木屑一起发酵成肥堆,从而产生大量蚯蚓,蚯蚓刚好可以供鸡食用。
由此可见,鸡兔同笼,是有科学道理的,当然,这是对于那些不想浪费资源,要把资源利用尽的人来说的。对于那些养两只兔子来玩的人,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要知道,鸡这种动物,也不太乖巧啊!
夏小语心想,反正自己有院子,不如养几只小鸡,用兔子粪便和草木屑堆肥,用蚯蚓喂养。最好是母鸡,这样,以后自己也能经常有鸡蛋吃了。
不过不用急,先把肥堆出来再说。
夏小语一边想着,一边把刚才画的那张菜园图润色好了,举起来看了看,很是满意!中华彩铅的硬度比较高,颜色不会很重,这正是夏小语想要的淡淡的颜色。这盒彩铅,也许能用到小学毕业。在乡村的小学,不像城市里的小学要求那么高,不用准备太多画具。
正在这时,听见有人敲自己家院子门,夏小语连忙问:“谁呀?”
“是我!”这是林小雅的声音。
夏小语赶紧走去开门,只见林小燕绽出一个可爱的笑脸,然后跳进院子里。夏小语把院子门关上了,不去管她。林小燕来这边无非就是为了兔子。
夏小语一转身,却发现林小燕不是在兔舍旁,而是拿着自己刚才画的画在认真地看着。
“画得真好!”林小燕不由得惊叹道。
“也就随便画画,假如你肯画,也会画得好的。”夏小语走到林小燕旁边,说道。